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苍黄天杀录 > 第126章 临川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人你来我往,在大厅中疾步纵横,出枪越来越快,直打到外面空地之上,于大树之间辗转腾挪。

日光下两团枪影,彼此忽远忽近,把归弢看得眼花缭乱。

斗了数十合,阮护撂开一枪,有意拉开距离,来到一棵大树前,快步游走。李伏威紧随其后,刚到树下,不料对方立马回身一枪刺来。

“好个回马枪!”刘九心底不禁喝了一个彩。

这一枪出其不意,绝难防住,众人只看到李伏威在树干之后,不知道他中枪与否,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却见阮护大笑一声,收回长枪,掷于地上。细看之下,那枪头却已不见。

阮护随即道:“将军神技,阮某甘拜下风。”

才见李伏威从树后走了出来,腋下夹着的正是对方枪头,拱手道:“你我枪法伯仲之间,得劳承让了。”

归弢也清楚,李伏威既能夹住这一枪,手中长枪只要顺手一刺,对方十有八九是躲不掉的。然而他却没有出枪,让了个平手,可见心胸气度。

“阮某心愿已了,这就回去赴命。让二位久等了。”

阮护招呼两名同伴离开,颇为玩味地向厅中众人望了一眼。

“李将军保重,此生后会无期了。”

三人转身就走,阮护声音中满是豁达,也透着几分落寞之意。

看着使团远去的身影,归弢似有所感。问道:“李将军,你们方才应该不仅仅是比试枪法这么简单吧?”

“大首领真是明鉴,实不相瞒,我与阮护当年根本就没有什么比试枪法的约定。他无端说出比枪来,我才知他另有所图,故此应了他。”

刘九好像明白了什么,忙问道:“难道许显祖仍心系故国?这个阮护又是他什么人,与将军可是故交?”

李伏威笑道:“刘九将军所猜不差。阮护当年是许显祖的副将,我与他有数面之缘,甚是相投。他们虽身在敌营,心却仍在南边,只是如今牵挂的已不是乾国,乃是我神州大地苍生社稷。”

柳青生道:“真是许显祖么?我曾听说,十年前琰国大军南下,平北将军许显祖奉命坚守临川城,战到最后却开城投降。长江以北国土从此尽失,他也留下一片骂名。朝廷更是将他的家人满门抄斩,连幼子幼女也于流放途中被害。”

刘九接道:“柳大人,此事不尽其然。我曾在军中听闻,当年朝廷两路大军隔江观望,就是不肯发兵救援,才使得临川变成一座孤城。许将军战至最后一刻,为保全城破后百姓免受敌军屠戮,才答应投降,他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归弢闻言道:“这其中看来颇多缘故,大军不肯相救,定是隍纨下的命令。”

“大首领一语中的,确是隍纨要借机除去许显祖。”李伏威脸上泛起一丝惆怅。

刘九显得十分关心:“还请李将军细细讲来。”

李伏威不禁看向北方,嘴唇微微颤动,说道:“许显祖当年在军中以勇武善谋着称,更兼为人忠直,一心报国,同德太子慧眼如炬,便升他做了护军中郎将。”

“隍纨害死太子后,以谋反罪株连了一大批人。中领军卢遣爱才,设法庇护许显祖逃过一劫,但自己即遭迫害,被腰斩而死。后来许显祖在平灭西南夷人、东南越人叛乱中屡立战功,威望日高,引起了隍纨注意,想要拉拢不成,便有心谋害。”

“当时临川城已是乾国在江北最后一处要地,琰国出动二十万大军攻打,隍纨看见机会来了,便加许显祖为平北将军,令其率先军八千人驰援守城,又派隍展、沈循各领五万兵马在后接应。”

“许显祖守城之际,与士兵百姓同甘共苦,大发神威,半月间一连打退敌军三十多次进攻。然城中缺粮,他多次派人突围求救,隍展、沈循只是各般应付,不肯率军过江。”

“许将军孤立无援,愈发神勇,奇谋百出,以不到两万人,与二十万敌军血战四十六日,杀敌八万有余,直战到守城士卒死伤殆尽。城中粮食吃光,水源断绝,饿殍遍地,士兵饥渴多日,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就是受了伤,血稠得都流不出来。”

“琰国军队被守城将士的顽强所憾动,劝降不断,允诺许显祖只要答应投降,就留下全城军民性命。许将军走投无路之下,终是允了。隍纨闻讯大快,随即将他满门抄斩。许将军为国死战,却遭到朝廷的遗弃,他没有以死殉国,乃是为了保存最后一丝希望,身为一名将军,他该做的也都做了。”

李伏威说完,已是双目泛红,脸上难掩悲愤之情。

归弢怒道:“我已知隍纨卑劣,不想这厮卑劣至此,如此糟践广大将士性命,下手忒毒了。”

刘九也是愤慨不已:“许将军去到临川,就已经被逼入死局,都在隍纨算计之中。他没有选择战死,反而忍辱投降,自己也必是想清了后果的。隍纨这厮正好以叛国罪名灭他满门,简直比让他死了更残忍百倍。”

归弢又道:“临川城孤悬江北,是挥军北进的战略要地,是多少将士用生命死守而来的。隍纨贼子为了除去异已,宁可丧失大片国土,自己摇尾乞怜,不惜白白相让重镇,虽千刀万剐不足以解我之恨。可怜许显祖将军进退无路,报国无门,最终落得个叛国投敌的罪名。”

李伏威长叹一声:“阮护借故与我交锋,只为同行之人是琰国国师得力手下,颇为机警,只能以此掩人耳目。”

“在殿外比试时,他与我多次细语,说许将军多年来一直不愿为琰国出力,一颗心仍在南国。可是,谁又不知,他的心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经死了!直到前些时日听闻广坤殿下起兵的消息,他欢欣鼓舞,激动得老泪纵横,才又焕发了几分精神。”

“其实这十年来,我每每想到临川之事,都不寒而栗。对于一个只想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将军而言,被逼沦为叛徒是何等的悲痛与绝望。我虽与许将军素未谋面,在我心底,实敬重他。”

刘九也深有感触:“许将军这样的人,背负骂名而活着,比慷慨赴死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