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零九章 想捡漏就别犹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零九章 想捡漏就别犹豫

只因两军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若是能给其人多两年的时间专心练出一支人马过万的强兵,或许能够挡住凤翔府同军的进攻。

问题是以大同恐怖的民政掌控和军事渗透手段,等两年之后,秦凤路还能姓宋么?

至于救援夏国的问题。

李彦仙建议张浚换个思维角度,反正夏国救不了,还不如趁其国灭之际,出兵收回西安州和怀德军等地。

甚至,西军还能更进一步主动夹击夏人。

操作得当的话,应该能取得更多战略要点。

大同正乾皇帝攻夏之前,专门发布《伐夏檄文》,号召天下豪杰共同出兵伐夏。

想来,以正乾皇帝的霸气,肯定会说到做到,绝不会在夏国灭掉之前攻击灭夏有功的宋军。

在李彦仙嘴中,联夏攻同变成了联同攻夏,张浚终于明白自己之前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也小看了秦凤路面临不利局面。

其人没有再逼李彦仙出兵攻击同军,可也没有接受其人短视至极的攻夏建议。

张相公当日便离开了秦州,赶往熙州,寻资历最浅而对朝廷相对最为忠诚的知熙州事刘锜问策。

数日后,张浚向潭州朝廷如实奏报了陕西诸路当前形势,主动承认自己之前统合川陕力量独抗同军的计划过于乐观。

认为西军历经多次大战,已经残缺不堪,仅靠陕地兵马,不足以实现联夏攻同的战略。

夏国必然会被大同帝国灭亡,秦凤路迟早要面对挟灭夏之威而来的同军。

其人甘冒奇险坐镇川陕对抗同军,自然不会被眼前这点困难吓倒。

张浚在奏报中重新拟订了川陕攻略,提出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利用大同伐夏而暂缓攻打新宋的时机,抓紧时间整训陕西兵马,积极巩固新防线。

基于钱粮出川困难沿途消耗过大的问题,张浚还建议抽调部分西军骨干入川编练蜀地兵马,以形成兵力梯次配置。

防止出现秦凤路形势恶化则川陕全线皆崩的局面,并为日后反攻大同积蓄力量。

第二步,利用同军灭夏造成的混乱,以钱粮招降西寿保泰军司、卓啰和南军司、西凉府等地的夏军,以防同军全取夏地而对秦凤路宋军形成战略包围碾压态势。

再利用这些据点和夏人,挑动夏国灭亡之后必然会出现的民族矛盾,以大量牵制同军镇守兵力,尽力让混乱的残夏势力变成拖垮大同帝国的泥沼。

秦凤路则在正面抗住同军的攻击,逐渐达成同宋两军在陕、夏两地的攻守平衡。

第三步,待蜀地兵马编练完成,再调蜀兵入陕,展开战略反攻。

这份新计划立足川、陕、夏等地形势,表面看似乎比之前统合川陕力量独抗同军的计划更加具有操作性。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张相公实际并不看好陕地形势,正面没有希望,才会提出编练蜀兵、经营夏地这类退路和边角棋。

事实上,张浚的确不看好秦凤路形势。

其人已经意识到仅靠陕地兵马,莫说反击同军,能否挡住后者都是个大问题。

这个新计划的核心就是变经营陕西为经营蜀地,此间的进退考量耐人寻味。

其实,不仅陕西无力进取,江南、福建等路也一直被同军稳稳压住。

所以,就算明知道大同伐夏是宋军展开反攻的大好时机,可由于本方实力太弱,新宋政权也只能集中精力整顿内部而白白浪费战机。

陕地沟通潭州的路线太长,消息来回动需要近月时间,非常耽误事。

张浚作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已经被小赵官家授予统管川陕大权,自不可能等到朝廷有了明确诏令再调整川陕战略。

确定新计划后,其人便再次启程,计划赶往泾原路实地考察取夏抑同战略。

但形势再次变化,已经用不着张相公再深入一线考察实情了。

其人才赶到巩州,泾原路就传来战报:

西安州、怀德军驻守夏军因乏粮而越境袭扰德顺军、镇戎军两地军民。

泾原路经略使曲端随即率军反击,连败夏人,先后攻下平夏城和荡羌、灵平、通峡、镇羌、九羊、通远、胜羌、萧关等“一城一堡一关六寨”。

全取怀德军后,曲经略继续西进,又攻下了临羌寨、宁安寨、天都寨、寺子岔堡、甯韦堡、定戎堡和绥戎堡等“三寨四堡”。

此刻,泾原路兵马已经围住西安州。

用兵如神的曲相公大胆预言最多两天时间,其部就能解决夏军全部收复失土。

西安州和怀德军地处屈吴山、兜岭、天都山等大山之中,居高临下,控扼周边,宋、夏无论哪国占领这里,都能给对方造成战略上的压制效果。

数十年来,宋夏两国围绕此地进行的战争远超他处。

而夏人之前为了应对同军大举征伐而全国动员,境内钱粮向东线战场集中,确实有可能造成西安州和怀德军军粮不济的情况。

但夏国现在都被同军打得快要灭国了,哪里还敢袭扰泾原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