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抗日之活着再见 > 第二百二十章 激情燃烧的日子(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章 激情燃烧的日子(一)

孟占山在抗大的人生修炼从此就开始了。

他像变了个人似的,脾气收敛了,脏话狠话也少了,一副文绉绉的样子。他虽然生得人高马大,面容却极是白净,于是被一帮糙汉子戏称为“小白脸”。

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白脸居然像藏在布袋里的锥子一样,渐渐露出了锋芒……

上干队实行教员驻队制,队干部兼任军政教员,或是军政教员兼任队干部,上课时也是全副武装,枪支、子弹、手榴弹随身携带,完全是学习、战斗、生活一体化。

负责文化课的队长兼教员杜平斋最近有点烦……

这批队员的底子极差,大部分一天学也没上过,对他们来说,上文化课简直比抱着炸药包炸碉堡都难。

深秋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大地上,身着灰棉军装的上干队队员,在已收割完毕的田野上席地而坐,他们刚刚完成了20里急行军,随即开始上文化课。

杜平斋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两行大字,随即开始教大家咏读……

“同志们!请跟我念……八路军——”

“八路军——”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

众人伸长脖子,认认真真地跟着咏读,唯独孟占山却耷拉着脑袋,偷看着一本小册子。

这段时间的教学,效果极不理想,尤其是两个老大难让杜平斋深感头痛,一个是郭胜利,另一个就是孟占山。

郭胜利还好,至少态度积极,总是坐在第一排,上课也目不转睛,就是记忆力差点,今天学五个,明天能忘掉三个。

那个叫孟占山的就让人无语了,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或神游天外,或低头打量着什么,完全不求上进。

可杜平斋却不便批评二人,毕竟都是营团级干部,自尊心强,而且班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小测的最后两名都要负责搬运教具——黑板和书箱。

为了适应教学,黑板都是能拆装的,平时拆开携带,拼起来就能上课。还特别制作了活动书箱,平时放开就是书架,一有情况马上就能合成书箱。

而这两样,总是雷打不动的由千年老二郭胜利和倒数第一孟占山搬运,人家已经在受罚了,而且干的挺好,怎么好意思再批评人家呢?

杜平斋平时给两人补习过多次,可昰收效甚微,他在哀叹之余只能徒呼无奈。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两个人会成为他的神兵利器……

一段时间以后,学校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组织上干队和第五大队进行了一场教学比赛,几位校领导都亲临校阅。

杜平斋和几个队干部心里直打鼓,第五大队是由连排级干部组成的大队,队伍年轻,人也多,上干队能扛得住吗?

深秋的打谷场上,抗大校歌和抗战歌曲此起彼伏,校领导在大队领导的陪同下鱼贯而入,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一一落座,队员们大声鼓掌,热闹非凡。

谁也没有想到,比赛竟会进行的异常胶着……

在武装越野比赛中,上干队输给了第五大队,可在拼刺比赛中,上干队却凭着孟占山和郭胜利的高超身手战胜了对手。

接下来的文化课比赛,上干队在写字比赛中败给了对手,却在识字比赛中又扳回一城。

二比二平,双方都可接受,几个队干部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可出乎意料的是,校领导却推出了一道加试题——

比拼“杀敌报国”诗句。

此题颇有难度,双方都志在必得,题目一出,双方就擦出了火花,你来我往的争得好不热闹——

第五大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上干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五大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上干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两队都有能人,不断有学员昂然而起,大声咏出诗句,双反你来我往一连战了十几个回合。每咏出一句,毕业于燕大的政教科科长郑文卿就大声点评……

“好!这是宋代陆游的诗,老人家年迈之时,尚思为国戍守边疆,这是何等的爱国热忱和拳拳赤子之心……”

“好!这首诗是宋代的文天祥写的,诗人欲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报效国家,以求流芳史册,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和感天动地……”

“好!这首诗是唐代的王昌龄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勇气和强烈的报国之志……”

”好!这首诗也是王昌龄写的,战士们金甲磨破,报国之心却丝毫末减,在大漠里誓破楼兰,这是何等的壮志凌云!……”

所有学员都激动地聆听着郑科长的点评,这些诗句以雷霆火燃之笔,不断激发着学员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热血沸腾……

“好!”

“太好了!”

“写的好!”

学员们激动地欢呼着,喝彩声此起彼伏……

队干部们忽然就意识到了校领导加试此题的意图,这些诗句或激情悲壮,或慷慨激昂,令人对先贤们肃然起敬,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员们的爱国热情,实在是用意深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