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定河山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强词夺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己这个郑州处置使,随时有可能被调回朝中卸任。但这些官员,这个官还要继续做下去。甚至有可能在来的时候,那位陈知州都告之这些官员,自己最近可能要返京的消息。以他背后的德妃,外加上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他若是对自己即将返京的消息一无所知,那才真正的让人感觉到意外。他既然知道了,自然会透露给这些官员,以挟持他们闭嘴。

所以这些官员,在自己与这位陈知州,或是说与陈知州背后的势力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虽然未必参与到其中,但是闭嘴是肯定的。恐怕在这些官员看来,自己回京之后,还是一个有名无权的空头王爷面很大,未必真正能决定他们的生死,或是说他们今后的仕途。

但那位陈知州背后的势力,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影响他们的官位。这年头找茬,罢免几个低级官员太容易了。尤其是他们这些州同、州判一类,更多是举人选出来的官员。都不用一任做满,随便就可以找到借口让他们丢官回家。

当年因为兄终弟及,皇位有些不正的理宗皇帝,为了拉拢天下宗室支持自己。的确答应了,宗室超过赐田面积的土地不征钱粮。但那位还不算是昏聩的理宗皇帝也知道,此事一旦明文昭告天下会伤及民意,搞不好会引起天下震动。

所以那位理宗皇帝耍了一个心眼,下那道圣旨的时候,并未通过中书省下明旨昭告天下。只下的不用中书省副署,御史台可以反驳,甚至不奉召的中旨不说。圣旨上的话,也是含糊其辞。若说有也是可以,若是说没有也可以。

虽说当年的那道中旨,写的含糊其辞,表达的不是一般隐晦。但御史台当年毕竟没有提出反驳,而且朝廷这么多年,上上下下也就形成了默认。毕竟谁都不愿意去得罪,那些还身负监察地方官的宗室。

大齐朝的圣旨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中书省、尚书省明文昭告天下的明旨。另外一种不通过中书省、尚书省,直接由皇帝通过内侍省,直接下发的圣旨被称为中旨。对于中旨,中书省与御史台,在认为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不接圣旨来拒绝执行。

而且中旨若是中书省、尚书省,六部尚书以上官员,御史台右都御史、地方安抚使一级的官员,认为不合理是有权不奉诏的。正六品以上官员任命,不得下发中旨。这是当年太宗皇帝,为了制约后世子孙乱施政,而刻意制定的规矩。

但中旨不用昭告天下,不用通过中书省和尚书省,后来的皇帝处理家事的时候,一般都会发中旨。当年的理宗皇帝,便是钻了这个空子,发出了那么一道含糊不清,又可以不用昭告天下的中旨。还不知道用了法子,让中书省和尚书省老实的奉诏。

黄琼却没有想到,当年自己那位祖先那道含糊不清,这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实际上默认的圣旨,居然被此人利用了起来反驳自己。自认为也是能言善辩之人的黄琼,明知道这个家伙在强词夺理,可一时之间,竟然对这个借口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来。

见到英王被此人强词夺理,气得面色异常铁青,苏进觉得自己这个知府不能不说话了。事情搞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存在任何后退的余地了。若是今儿不能把他拿下去,自己这个知府还如何能做下去?此人面对一个亲王都如此嚣张,今后恐怕自己更难以制约此人。

到时候出了事情,板子还是要打到自己这个直属上官身上。苏进知道,自己这些年在官场上,究竟得罪了多少人。那些人对付这位陈知州未必敢下手,可对自己恐怕绝对不会留情。自己外放以来,那些人正在等着盼着找漏洞,以便能够光明正大的整治自己。

这个家伙将来东窗事发,他在德妃和家族的包庇之下,未必会真的有事。可自己,肯定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到时候打在自己身上的板子,只盼不要太多。更况且,自己总不能事事都依靠英王出头吧。现在英王在,自己可以心无杂念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但英王早晚都是要返京的,若是事事都依靠英王帮着自己,那英王返京之后自己又该如何?最关键的是,若不将此人拿下,密州还不知道要有多少百姓,会再一次家破人亡。难道真的要走到官逼民反的哪一步吗?

都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萝卜。自己这个知府,如果明知道此人上任以来罪孽累累,自己怕得罪人而万言不如一默,那自己这个知府当的,正像是英王说得那样当的不合格了,更还有何颜面去见郑州的百姓?此时不为民伸张正义,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