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不求生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观生与驻在辽南海岛上的明朝援剿东北水师总兵官黄蜚,已经商定,准备以水师战船,将辽南、登莱大小诸岛上不愿受虏廷统治的军民,全数迁往江南。

但是即便从莱州出发,浮海前往江南,也是路途遥远。沿途粮秣耗费,更加会是巨额开支,绝非苏观生和黄蜚二人之力能够承受的。”

“所以苏观生帮我们救人,只是为了让大顺军助其逃去江南?”

许都轻笑道:“壁帅所说是其一,但只如此的话,我还不会说此事将影响到天下大局。”

“其二又是什么?”

“其二便是吴桥贼!三叛王如今盘踞登州,登莱各岛也悉数被孔有德控制。苏观生和黄蜚欲往江南,中途就必须闯过登州海外各岛屿,他们都担心三叛王兵势强大,一旦被孔有德发觉异动,水师战船又要运载大量军民百姓,行动不便,很可能在海上全军覆没。

所以苏观生帮我们救人……所为不止是将来在南都朝廷中多出李督师等人为奥援,为的还是联手大顺军,夺取登莱各岛,为其打开南下金陵的海路。”

其实苏观生虽然是一个颇有才具的文臣,但他并不怎么熟悉戎事,战略眼光也比较有限。明廷之中,像苏观生这样有足够操守,却缺乏足够能力的官员,占据了朝廷中相当一部分人。

真正为苏观生和黄蜚制订出这套“联顺破孔”计划的人,其实是到现在为止,依旧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在北京的张家玉。

张家玉作为纯粹的文官,缺乏一线带兵的军事经验,这是后世历史上岭南三忠最终被李成栋镇压下去的主要原因。

可是作为明廷年轻士人中的佼佼者,张家玉的战略眼光,则是出类拔萃了。他帮助苏观生制订的这一计划,无论是可行性还是计划的周密程度,至少也在后世钱谦益的“楸枰三局”之上。

张家玉为苏观生所做南下之策,即:

“宇霖与将军欲中兴王室,首要之着,必移辽南、登莱之兵于南都,以恢江表。中原根本自在江南,江南既定,财赋渐充,根本已固,然后使一军出淮西经营汴洛,使一军溯江而上扫清湖广,则高皇帝定鼎金陵,大兵北指之势已成,庚申帝遁归漠北,此已事之成效也。

今王师欲往江南,亟先下登莱、破吴桥贼,别无反顾支缀。此则必联顺方能图之,灭此吴桥贼后,我得以完固根本,养精蓄锐,恢楚恢江,克复京阙,天心既转,人谋允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