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崇祯十五年 > 第944章 军情司之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全力搜寻,闻香教不平,山东难安……’’朱慈烺道。

萧汉俊看着太子,忽然说道:“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讲。”

“闻香教久久难灭,关键是其教义在直隶山东山西湖广陕西等地广为传播,除非这些地区无人,否则想要彻底清除闻香教几乎是不可能,而闻香教数次反叛,除了第一次是教主王好贤,野心狂妄,想要反叛朝廷之外,其后几次,都是因为朝廷抓捕禁止,从而引发的事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臣以为,堵不如疏,不如趁此机会,朝廷派宣抚使到山东抚慰,令闻香教众安心,同时,善待徐大娘等人,令她安抚教众,如此,闻香教之乱,或可一朝平息。”萧汉俊道。

招安?

但张献忠之后,招安已经成了一个谁也不愿意碰触的禁忌话题,当初招安了那么多的流贼,最后除了刘国能李万庆等少数几人之外,其他全部重新反叛,不但是浪费了朝廷的钱粮,而且给了流贼喘息之机,令他们招安的短暂时间里,的以壮大,崇祯帝为此痛悔不已,从那以后,对于流贼,只有一个字,剿。

山东闻香教虽然不是张献忠,但却也是屡次反叛,是山东境内的最大的隐患,如今在抓获徐大娘等人,几乎是将闻香教领导层,一扫而空的情况下,朝廷怎么还会浪费人力物力去招安?

再者,招安都是在未失败之前,像徐大娘这样的阶下囚,朝廷是不会招安的。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如果能稳定山东,招安当然是可以的,但眼下怕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山东巡抚王永吉在奏疏中,极力主张斩草除根,朝堂上,群臣大多是这样的意见,陛下也已经给山东下旨,令王永吉将教首徐大娘等人,全部押解进京,按律处置。”

圣旨以下,不可能再更改。

等待闻香教一干人等的,只能是一个字,死。

萧汉俊淡淡地哦了一下,不再多言。

又论了一会军情,朱慈烺交代萧汉俊和李若链留守京师,京师但有动静,要千里急报,听完李若链不随军出征,而是留在京师,萧汉俊微微惊讶,但却没有问。

商议完毕,萧汉俊领了命,起身去了。

等他走后,朱慈烺拿起军情司山东站的那份报告,又仔细的看了一遍,眼神若有所思……

三日后,太子朱慈烺率领一万五千精武营,一万左柳营,加上神机营工兵营,一共三万余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师,南下平乱。

在离开的前一日黄昏,朱慈烺进宫向崇祯帝辞行。

落日的余晖中,父子二人在暖阁相对而坐,彼此却并没有多少话可以说,夺情太子,令太子带兵出京,为湖广南直隶的统帅,其实并非崇祯帝的本意,只是湖广糜烂,局势大坏,他不得不使用太子这一支利剑,

此时望着白衣白帽,眼角有悲戚,似乎还在为母后难过的太子,他心情复杂,湖广的危局,周后的面容,还有那曾经在京师流传的童谣,在他心中交替出现……

朱慈烺离开座位,跪下叩头说道:“儿臣明日就去了,父皇保证龙体,待儿臣得胜归来,”

崇祯帝脸色灰白的点点头,停了片刻,说到:“朕已令内阁六部众臣明日在德胜门外为你饯行。望你平定湖广,早日归来。”

朱慈烺抬起头,望着疲惫的崇祯帝,嘴皮一动,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却见崇祯帝避开了自己的目光,心中一叹,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

次日清早,太子朱慈烺白衣白甲,进宫陛辞,司礼监掌印王之心宣读圣旨,赐下了一大堆的东西,十几个太监捧着,什么假天子节钺,金银牌令箭,印玺宝剑,应有尽有,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一面“代天巡狩”的大旗,然后崇祯帝亲自赐下宝剑,朱慈烺领剑谢恩,行礼如议,说下必胜的誓言,随即洒泪辞别父皇,翻身上马,在众多幕僚和亲卫簇拥之中,离开皇宫,往德胜门而去。

听闻太子又出征,街道两边早已经挤满了送行看热闹的百姓,人头涌动,旗帜招展之中,朱慈烺心情却是沉重,不同于第一次出征开封的激动,也不同于两次抵御建虏入塞的踌躇满志,这一次,他却隐隐有一种孤单的感觉。

虽然有前五省总督陈奇瑜和御史杨尔铭跟随,但少了吴甡,听不到他爽朗的声音,总让有一些忍不住的伤感在心头盘旋。

太子之后,抚宁侯朱国弼,武襄左卫指挥使宗俊泰,精武营副将刘耀仁,左柳营主将马德仁,副将贺赞,杨轩,徐文朴,魏闯,张名振,神机营李顺,工兵营孟文龙。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全身甲胄,连同参谋司后勤司的诸位幕僚,各色旗帜,浩浩荡荡,一同出征。

首辅周延儒带着百官,在德胜门外等候。

周边一千步之内,已经戒严。

等太子在城门口出现,周延儒立刻带领百官,躬身肃立迎接,同时礼炮鸣响,鼓乐响起。

白衣白甲的朱慈烺下马,和百官见礼,喝了周延儒奉上来的酒,和三辅周延儒说一声:“京营事务,阁老费心。”再次上马,向南方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