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演义白话 >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诸葛诞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日夜亲自巡城,以杀戮来立威。钟会知道城中人心已经变了,于是入帐告诉司马昭说:“现在可以乘机攻城了。”司马昭大喜,于是激励三军四面云集一齐攻打。守将曾宣献出了北门放魏兵入城。诸葛诞知道魏兵已经入城了慌忙带着麾下数百人从城中小路突围而出到了吊桥边正遇上胡奋手起刀落将诸葛诞斩于马下数百人也都被缚住了。王基引兵杀到西门正遇上吴将于诠。王基大喝道:“为何不早点投降!”于诠大怒说:“我受命出战为人解难既不能解救又投降他人这是义所不为的!”于是他把头盔扔在地上大呼道:“人生在世能死在战场上是幸运的!”他挥刀死战了三十多个回合人困马乏最后被乱军所杀。后人有诗赞美他说:当年司马围寿春降兵无数拜车尘。东吴虽有英雄士谁及于诠肯杀身!

司马昭进入寿春后将诸葛诞的老小全部斩首灭了他的三族。武士们把所擒获的诸葛诞的部卒数百人绑到司马昭面前司马昭问他们:“你们投降吗?”众人都大叫道:“我们愿意与诸葛公同死决不投降你!”司马昭大怒命令武士把他们全部绑在城外逐一问道:“投降的免死。”结果没有一个人说投降。最后把他们全部杀光了也没有一个人投降。司马昭深深地叹息不已命令把他们全部埋葬。后人有诗赞美他们说: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却说吴兵大半投降了魏国裴秀告诉司马昭说:“吴国的士兵和百姓都在东南江、淮地区如果留下他们时间久了必然会生变不如把他们活埋了。”但钟会说:“不能这样做。古代用兵的原则是以保全对方的国家为上只诛杀首恶而已。如果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是不仁义的。不如放他们回到江南以显示我国的宽大。”司马昭说:“这是高明的见解。”于是就把吴兵全部放回了本国。唐咨因为惧怕孙綝不敢回国也来投降了魏国。司马昭都重用了他们让他们分布在三河之地。至此淮南已经平定。

司马昭正打算退兵的时候忽然接到报告说西蜀的姜维引兵来攻取长城拦截粮草。司马昭大惊慌忙与多位官员商议退兵的策略。此时蜀汉的延熙二十年已经改为景耀元年。姜维在汉中挑选了两名川将每日操练人马:一是蒋舒一是傅佥。两人都很有胆量和勇气姜维非常喜爱他们。忽然接到报告说淮南的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东吴的孙綝也出兵相助司马昭于是大举两都的兵力将魏国的太后和皇帝一同带出去征战了。

姜维非常高兴地说:“我这次大事可成了!”于是他上表奏报后主刘禅,表示愿意兴兵伐魏。中散大夫谯周听到这个消息后叹息道:“近来朝廷沉溺于酒色之中,信任宦官黄皓,不理国事,只顾欢乐。姜维屡次想要征伐,却不顾及军士的疲惫。国家将要危亡了!”于是他写了一篇《仇国论》寄给姜维。姜维拆开看了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写的是:

有人问:古往今来能够以弱胜强的,他们的方法是什么?回答说:处在大国而没有忧患的,常常是因为轻慢;处在小国而有忧患的,常常是因为善于思考。轻慢过度就会生乱,善于思考就会治理得好,这是治理的常理。所以周文王善于养民,以少数的兵力取得多数的胜利;越王勾践体恤民众,以弱小的兵力击败了强大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的方法。

又有人问:过去楚国强大而汉国弱小,双方以鸿沟为界。张良认为民众的心志已经安定就难以改变,所以率领军队追击项羽,最终消灭了项氏。难道一定要像周文王、越王勾践那样做吗?回答说:在商、周交替的时候,王侯世代尊贵,君臣关系长久稳固。在那个时候,即使有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又怎么能够凭借一把剑就取得天下呢?等到秦朝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守之后,民众疲惫于秦朝的徭役,天下土崩瓦解、各自为政,于是豪杰纷纷争雄。现在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国家传世易代之后的情况,既不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也确实有六国并立的势力范围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像周文王那样慢慢治理等待时机但难以像汉高祖那样迅速取得胜利。必须时机合适才行动数运相合才举兵所以商汤、周武王的军队不再经过战斗就取得了胜利这确实是重视民众的劳苦并审时度势的结果。如果一味地滥用武力、频繁征战不幸遇到了困难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谋划出好的办法了。

姜维看完之后非常生气地说:“这是腐儒的言论!”他把文章扔在地上然后率领蜀兵前来攻取中原。他问傅佥说:“依你看来我们应该从哪个地方出兵?”傅佥回答说:“魏国的粮草都储存在长城一带。现在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骆谷穿越沈岭直达长城先烧掉他们的粮草然后再直取秦川这样的话中原就指日可待了。”姜维说:“你的看法和我的计划不谋而合。”于是他立即率领军队直奔骆谷穿越沈岭向长城方向进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