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185章 魏征的伤痛青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贞观十七年(643年),

太子太师魏征病逝,时年63岁。

他的离世让唐太宗李世民深感悲痛,为此废朝五日以表哀悼。

为表彰魏征的生前功绩,

唐太宗追赠他为司空,

位列三公,相州都督,赐予谥号‘文贞’,

这种荣誉在当时已属罕见。

但唐太宗还觉得不够,

他命人将魏征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中,

排在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第四位,

死后的魏征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唐太宗李世民的世界里,

魏征目不转睛地看着光幕,口中忍不住喃喃念道:

“司空、都督、文贞、凌烟阁功臣第四……”

良久之后,魏征对着李世民深深一礼,并说道:

“陛下待我魏征何其厚也!臣此生无憾矣!”

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这是你应得的。”

魏征突然又问道:“敢问陛下,这凌烟阁是何物?”

“额……”李世民想了想,说道:“你等会儿就知道了。”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继续解说道,

“真实历史中的魏征,性格正直,而人生经历却颇为曲折。

他一生共侍奉六主,

这在过去被视为不可饶恕的背叛,

理应遭到历史的非议与后人的指责。

但魏征不仅未受时人及后人的轻视,

反而成为了忠诚正直的典范,被誉为一代名相。

据《旧唐书·魏征传》记载,

魏征逝世后,李世民深感痛惜,言:

‘夫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陛下!”魏征看到这儿,心中的感动如潮水般翻涌,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淌下来。

他一生征战沙场,历经坎坷,

最终能得到君主的如此厚爱与肯定,实属难得。

李世民脸上依旧保持着如春风般的笑容,但心中却嘀咕道:

“你若真感动,日后在朝堂上少喷我些就好。”

哪知魏征却说道:“臣今后定会更加尽心竭力,为陛下查漏补缺,方不负陛下厚恩!”

李世民:“……”

苏治继续解说道,

“魏征生于580年,时处南北朝末期。

在魏征出生一年后,

杨坚便夺取了北周的皇位,开创了隋朝。

在随后的几年里,

隋军挥师南下,消灭了南陈,

从而终结了南北朝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杨广眼珠一转,一边摩挲着胡须,一边自言自语道:

“魏征看起来正好可以为朕所用!嘿嘿!朕又能夺走李二一员能臣了!”

“魏征出生于山东士族之家,

不过在他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大不如前。

一来因为当时隋朝初建,

关陇士族全面掌权,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相对式微。

二来则是因为魏征他爹是老来得子,

生魏征的时候,他就已经六十多岁,

后来在魏征还很小的时候,他爹就去世了。

魏家由此,从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

“魏征的少年时代过得颇为艰辛,甚至到了吃饭都成问题的地步。

为了生存,他不得已出家当了道士。

这也是他在演义小说中,被瓦岗英雄们称为‘魏老道’的原因。

在做道士期间,

魏征也始终坚持读书学习,

这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隋朝做了一段时间的道士,

等到了隋朝最后几年的时候,

魏征的人生终于迎来了重要转折。

这一年,他在河北魏县一带,

被当地的隋朝郡丞元宝藏所知晓,于是被征召至麾下任职。

不久后,

因瓦岗军席卷中原,

元宝藏也选择起兵投靠瓦岗军,魏征便随之加入了瓦岗。

那时,中原已彻底陷入混乱。

李渊、薛举、萧铣等隋朝几大枭雄纷纷起兵。

但在河北、河南地区,则是瓦岗军为主导力量。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魏征拉开了他艰辛而传奇的军事和政治生涯。”

“也就是在此一年之前,

瓦岗军在李密的率领下,成功击败了隋末名将张须陀,

从而一跃成为河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农民军。

随着李密率领农民军迅速席卷大半个河南,

瓦岗军已然成为隋末最为强大的农民起义力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征加入了瓦岗军。

由此可见,魏征虽为直臣,却并非愚忠之人。

要不然在元宝藏投靠瓦岗军的时候,

他就应该直接逃跑,

而不是跟着一起投靠瓦岗军起义军了。”

“这一年,魏征已经三十八岁。

但他却仍未婚配,更无子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