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145章 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5章 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

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

国号大明,

建元洪武,

册立马氏为皇后。”

"马秀英当上皇后后,

她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富贵迷失双眼,

而是一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她屡屡劝说朱元璋施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

在马秀英的劝说下,不知有多少忠臣良将得以死里逃生。”

“众所周知,老朱杀性极重。

在他当上皇帝后,

对曾经并肩作战、为他出生入死的功臣们,施以了极其冷酷的清洗。

其中,骇人听闻的三大案件,

莫过于胡惟庸案、李善长案和蓝玉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学士宋濂因长孙涉嫌胡惟庸案而受到牵连,被判处腰斩极刑。

宋濂是一代学问大家,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曾参与修订《元史》,与刘基并誉为‘一代文宗’。

可悲的是,

这位已经七十岁高龄的文学泰斗,

在晚年竟遭遇如此飞来横祸,不得善终,

实在是可怜至极。”

“为了了营救宋濂,太子朱标和马秀英使尽浑身解数。

但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的态度异常坚决,丝毫不讲情面。

马秀英在万般无奈之下,心生一计。

当晚用膳时分,朱元璋地发现桌上摆满了素食,既无酒也无肉。

他疑惑地向马秀英询问原因。

马秀英眼中噙着泪水说道:

‘寻常百姓家请个老师,尚且终身奉行尊师之道,何况我们帝王之家呢?

若宋濂因此被杀,我的良心再难安定,因此要吃素食为他祈福。’

朱元璋听闻此言,内心深感触动。

经过慎重考虑后,

他最终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将其流放到茂州安度晚年。"

朱元璋的世界里。

看到历史上自己的凶险处境后,宋濂满脸苍白。

努力平复心中的惊惶后,

宋濂朝着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分别躬身行了一礼。

他在替历史上那个自己,

向马皇后和朱标的仁义道谢,向朱元璋的网开一面道谢。

苏治继续解说,

"除了宋濂之外,

首富沈万三也因马秀英的出手相救,而得以逃过一劫。

明朝刚建都集庆时,

沈万三为了向朱元璋示好,

于是主动组织浙江、江苏的大户人家纳税献金,

以支持新王朝的日常运转。

修筑南京城的时候,沈万三更是慷慨解,自己一人就承担了三分之一的筑城经费。”

“在这两项举措都得到朱元璋的嘉许后,

沈万三又想出了第三招:给军队发饷。

这一举动却,却触犯了老朱的禁忌。

皇帝的军队,哪里是平民百姓有资格发饷的?

‘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将沈万三处死。

马秀英再次劝说道:

‘一个普通百姓竟然富可敌国,这对他自己而言并非幸事。

天道有常,自然会对其进行平衡。

陛下何必亲自下令处斩呢?’

在马秀英的力劝下,沈万三得以逃过死罪,被流放到了云南,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除了和朱元璋有共患难的情分,

又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外,

马秀英的清醒通透也是她能够善始善终的原因所在。

马秀英一生共育有五个子女,

她对待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

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慈爱。

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们都成长得十分出色。”

“对朱元璋,马秀英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她坚持亲自为丈夫打理一日三餐,

不求奢华的山珍海味,

只追求简单质朴的家常便饭,

将帝王之家的生活,过得如同普通人家一般温馨。”

“对待自己的族人,

尽管朱元璋多次提出要为她的族人分封官爵,

但她每次都坚决拒绝,

不愿引发外戚干政的风波,

体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和顾全大局的智慧。”

“洪武十五年(1382年),

年仅五十岁的马皇后生了重病,但她却拒绝让医生诊治。

朱元璋痛苦不安,命令各地为皇后祈福。

马秀英却说:'人的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又有什么用呢?

你让太医给我看病,但医生能让人长生不死吗?

如果治不好,你是不是还要治他们的罪啊?

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弥留之际,马秀英留下一句:

‘希望陛下求贤纳谏,子孙皆贤能,让百姓有所依靠。’

然后就合上了双眼,

结束了她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看到马皇后离去时的苍白面容,

虽然早就从盘点视频里知晓了这件事,

但老朱双手,还是止不住的颤抖。

然而苏治还在继续讲解,还在继续给老朱伤口上递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