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68章 孤独无助的朱由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做事急躁独断专行”

“朱由检继位时,明朝早已满目疮痍,陷入了病入膏肓的境地。

但他希望凭借自己改变这一局面,

于是在继位之后便开始立即着手整治朝堂,力图挽回明朝的衰落。

史书记载他:‘勤勉政务,大权独揽,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常因过度操劳而病倒,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当时的明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时。

由于天气大旱,农民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

瘟疫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

许多百姓活不下去了,于是各地开始爆发了农民起义。”

苏治说到这儿,视频画面开始发生变化。

干裂的土地,枯黄的庄稼。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农跪在田地里,捧着空壳欲哭无泪。

田间粮食颗粒无收,只有偶尔掠过的风,卷起地上一阵阵黄土。

远处的村庄,房屋破败,炊烟不再升起,一片死寂。

镜头变换,

官道之上,成群结队的百姓正在缓缓前行。

他们面色憔悴,衣衫褴褛,拖家带口,步履艰难。

走着走着,突然有人倒了下去,然后便再也站不起来了。

镜头拉近之后,

观众们可以看到这些百姓的眼神里,已经充满了绝望和麻木。

他们已经无家可归,更无处可去。

随即,镜头再次一转。

一群群愤怒的农民手持农具和火把,

高呼着口号,冲向富绅和官员的府邸。

他们的脸庞因愤怒而扭曲!

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为生存而做最后的挣扎!

大明江山,开始烽烟四起!

朱由检凝视着视频中的凄凉画面,眼中的泪水逐渐凝结成沉重的悲伤。

那干裂的土地、枯黄的庄稼、流离失所的百姓,

以及瘟疫肆虐的惨状,无一不刺痛着他的心,

“我明明想让大明变得更好……可到头来,我却亲手毁了它……”

朱元璋的脸色也变得异常严肃。

视频中的场景,与他年幼时所经历的悲惨岁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清晰地记得,那时他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挣扎求生,看着亲人一个个因饥饿和疾病离世。

那些痛苦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朱元璋对明末产生了一丝痛恨,一丝愤怒!

“要是还有请神符就好了,咱一定要让苏先生带咱去一趟崇祯时期,好好教育教育他该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皇帝!”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接着说道,

“在如此的大环境下,朱由检还是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稳住局面。

但问题在于,

他过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犯了错误还不知悔改,一意孤行!

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周密计划的事务,

他也常常间就仓促决断,

不去考虑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样的治国方式,非但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正如之前我们所说,

在未能准确把握朝堂局势的情况下,朱由检便设计杀害了被天启帝重用的魏忠贤。

尽管魏忠贤声名狼藉,但他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制衡文官的作用。

双方互相牵制,维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在朱由检在杀死魏忠贤后并未及时填补他留下的空缺,导致文官势力一方独大。”

“当明军在外,东征西战保卫国土。

由于多次战争和天灾人祸等原因,国库亏空严重,没有银钱给将士们发放军饷。

朱由检希望大臣们捐献银钱以充盈国库,

但那些富得流油的大臣们,却纷纷哭穷,最终竟然没有拿出一分钱。

如果当时有能够与这些文官相互制衡的力量存在,或许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

朱由检在铲除魏忠贤后,并未及时建立起新的制衡机制,导致了文官势力的过度膨胀和国库的枯竭。”

“三、猜疑、擅杀大臣”

“历代帝王坐在皇位上,难免有猜疑之心。

他们得警惕身边的权力斗争和篡位阴谋,保持皇帝威严和权力的同时,平衡好各方势力和利益。

但这种疑心病,在崇祯帝朱由检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可以说是病态!”

“当北方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队进攻明朝时,

朱由检感到力不从心,于是重新启用了已辞职返乡的袁崇焕。

袁崇焕也没有让朱由检失望。

他英勇善战,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宁远、宁锦大捷,重创后金军队。

之后袁崇焕又在与皇太极的对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极大的压制了皇太极的势头,并使他们在短期内,无力再侵占明朝的土地。”

“眼见形势越加对自己不利,于是便想出了一招离间计。

他派人四处散播谣言,

说袁崇焕要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这些谣言迅速传到了朱由检的耳中。

而此时的朱由检,已经到了对任何人都不再信任的地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