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尘途雕弓落 > 第67章 谁家横笛成三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步田主迎进来所有人,只看一行人风尘仆仆,哪里是返乡探亲的做派,分明是行军打仗的手段。入了内宅,智全宝夫妇拜见了步田主一家人,这才大致说明来意。

于是,步金莲陪着婶娘与兄弟姐妹们退入后宅说话,也一起去准备午宴。

一行人随着智全宝跟着步家田主入了后宅正堂。

这时候,智全宝才把众人介绍给娘家叔父,当然也是只介绍了风鸣、三郎与柳瑒,至于三娘与仝十一郎还仔细叮嘱步金莲务要与旁人提及,毕竟渤海仝家子弟与大晟刺奸骨干,明面上还是莫要有太多瓜葛为好。

说了些闲话,便是聚在一起用饭。

虽然是回乡探亲,但毕竟也是心里有事放不下,智全宝便借口昨日酒喝得深了,加之明日还要祭拜先人,还是清净些好。

步田主也是修身养性的岁数,尤其是崇道讲究清修养性的,也不强求。一顿饭,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乡下人向来是重晚宴,而轻午食,以此点到即止,然后女眷们就告辞后面歇息了。

几人到了偏厅用茶,这才说起正事来。

听闻智全宝的来意,并问及今年蓼胶出货情况,倒是让步田主有些莫名其妙,急忙将负责此事的管事也是在外面作掌柜的叫来。

等着掌柜听了东家问话,也被问糊涂了。

“东主,咱们家虽然这几年蓼胶生意大不如前,可是咱们这车马货运行当说是一日千里也不过分,咱们庄子和家里面蓄养驴子骡子也有三四百头,若是和着各乡还有咱们亲眷手里面,将就千头之数,其中每年老伤病死的驴子有六十头。养作取胶的驴子也有三百余头,每年取用也有六十头。惯例作胶皮子六百斤,出鲜胶一百五十斤,其中五十斤是送应天府东门大官人药用的,还有五十斤是官卖的,只有五十斤发卖,这些只是咱们家的。”

这掌柜的对于手里面的活计十分熟悉,交待起来条理十分清楚。

“还有几个乡的胶户,由咱们来定价发卖的,往年这些也有三百斤左右。去岁咱们蓼谷县胶行八家大户合计制胶两千八百斤,这是咱们胶行的规矩,没有瞒报私下买卖的道理,毕竟衙门那边也是盯着这些契税的。如果有一次上千斤的买卖,那也绝不是一家能吃得下的,总是要咱们几个大户勾兑一番,按着规矩都要配货的,莫说如此大笔买卖,若是小户们私下里交易超过一斤的,咱们胶行也不会坐视不理。”

说到这里,就彰显了乡下财主们的势力。

“要是被咱们发现,轻则罚没所得,抄没剩余胶片,或者加大公用比例,如草料、剥皮、熬胶费用;重则便是除名,不能交办蓼胶买卖,对于大户则把全年行役、行用摊分给他一家,也不许其余胶户再给他供驴子和鲜胶。因此若不是想倾家荡产的,哪有人敢独吞生意。”

“而如今还不是蓼胶出货时节,最好的胶都是冬天里才取,这时候制作的胶才能卖个好价钱,其余都是驴子养不住了或者伤病死了才取用。如今咱们库房里存胶,去年冬胶余三斤六两,春秋胶七十五斤六两的胶,伏胶二十二斤四两。入夏以来合计发卖三十七斤八两,全县合计发卖。。。”

这掌柜说到这里,翻看胶行发下来的货册,

“也不过止发卖了二百三十二斤七两,这些都是在县衙签押过了的。”

几人一听面面相觑,尤其是十一郎更是着急的便要开口,被三郎一把拉住了。

“叔父,除了这些发卖的,阖县再无出货的口子?”

智全宝也是急忙问道。

“这话也是问到我这里,我也能给二郎一个确切的说法,绝无能越过咱胶行发卖的,莫说咱们大户都派人盯着各自负责的小户,便是县衙那边也是只有咱们胶行的契约才能用印,否则没有官府签押,如何能有货出库?又有谁敢承运?一路的巡检税司又岂能过得去?这蓼胶若是少量交易也就罢了,若是真有上千斤的量出去,也是几辆大车,百十号人才运得出去。”

这步田主论起大事也是十分熟悉。

“千斤胶便是四五千斤皮子,一头大驴子出皮不过五六十斤,这便是千八百的驴子,咱家都拿不出这么多,谁又能一个人做得下来?这制胶工坊只有咱们大户手里有,所用木炭、山泉水、酒糟皆是专用,尤其是这山泉水乃是取自天台山中的墨龙潭,乃是一年四季都有人盯着的,非这里的水是熬不出好胶的。所谓经五行九制工序,还要再历七七四十九天阴阳晾制,如此才有好胶出来。因此但凡制胶绝非小户所能承担,便是咱们大户也是齐心协力、费尽心血才能成功。若不是老夫年纪大了,自家小儿还是长不大的,实在耗不住精力在这蓼胶行当上,也不会这些年把财货买卖转至其他地方,也是你们几个女婿堪用,尤其是二郎你,否则哪里来的逍遥日子。”

话到最后,这老田主也没忘了恭维智全宝一番。

“这么说来,这段期间压根儿不可能出这么多货,便是想出也没有存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