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开篇激战1860 > 第207章 远东火药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凡可被称为“火药库”的,皆是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宗教、文化、强权势力争夺等诸多原因,动荡不安,而常成为战争源起的地方。

在此类地域中,比较着名的就有中东地区,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地区,等等。

而在远东,其实也存在着一个这样的“火药库”,那就是朝鲜。

李氏朝鲜王国,立国于十四世纪末。

其初代国君李成桂,本为王氏高丽王国的豪强和重臣,后来发动兵变推翻高丽,从而得国。

朝鲜王国建立之初,正值中原大明王朝初兴。起先,双方龃龉不断,朝鲜时常扰边。

直到明成祖永乐年间,大明国力日盛,朝鲜才终于臣服,成为大明“一年三贡”的藩属国。

但在此之前,他们也夺占了不少,鸭绿江以东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

不过,自确立宗藩关系之后,朝鲜与宗主之间日趋密切,在文化、仪俗和制度等各方面,全面效仿,成为学习中原文明最深刻的国家。

时光荏苒,明亡清兴。

满清及其前身女真,与朝鲜同起于东北,算是近邻。但双方之间却一直不睦,摩擦不断。

起初,朝鲜常欺压女真,还屡次协助大明对其进行围剿。

直到皇太极时期,满清大举征讨朝鲜,方使其归服,并在军事威胁下缔结了宗藩关系。

但朝鲜在内里,仍强调以尊明为大义,在大明灭亡之后依旧如此。

朝鲜的官制和服制等,始终坚持明朝礼制。还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继续使用“崇祯后”的纪年方式。

到了十九世纪,朝鲜李朝已经传国四百余年,国势日衰,乱象频生,外戚势道政治已延续了两百多年。

1849年,宪宗李朔去世,王室绝嗣。于是,宪宗的祖母,纯祖的正妃金氏,选宪宗三代之外的远房继位,是为哲宗。

1863年哲宗去世,亦无子。

纯祖、宪宗和哲宗三代王妃,都为安东金氏,宪宗之母赵大妃为了与金氏外戚集团抗衡,选兴宣君次子李载冕为嗣,改名李熙,即为高宗。

兴宣君李昰应,为王室七代之外的远亲,其在高宗即位后,晋为兴宣大院君,代王执政,并选妻家骊兴闵氏一孤女闵兹映,为高宗王妃。

大院君李昰应掌政之时,正是西风猛烈的时代。

面对洋人的不断扣关,李昰应对外推行比大清还要彻底的锁国政策,朝鲜也因此被外界称为“隐士之国”。

对内,李昰应为了重振王国的威严,力主举全国之力,耗费巨资修复了,几百年前被倭寇焚毁的景福宫。

李昰应在朝鲜,看似权力遮天,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本以为给儿子挑选的,“好拿捏”的闵妃,才是一个真正厉害的对手。

1873年李昰应引退,高宗名义上正式掌权,但实权就此被闵妃所掌握。也从此展开了公媳之间,长达二十余年,至死方休的权力争斗。

此时朝鲜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是十分恶劣了。

朝鲜王国所在的半岛,位于东亚大陆的边缘,是连接海洋与大陆的桥梁。其东临日本列岛,是日本西进的必经之地。

在北方,本属域外的沙俄,在经过不断扩张之后,已经到达并占据了亚洲大陆的东北端。

当他们继续沿着海岸南下,向温暖地带进发时,横在面前的朝鲜半岛,就变成了他们的新目标。

这样如同十字路口般的地理位置,让朝鲜成为远东地区的一个地缘要冲。而深谙此中奥妙的英国,也时不时的插手进来,以图遏制他们的老对手。

如此一来,外强环伺,内斗不息,弱小的朝鲜终成是非之地,引发的纷争不断,是这一地区内,名副其实的“火药库”。

而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几十年里,在对朝鲜的争夺之中,最主要的外部矛盾,就集中在日本和大清之间。

日本进入明治时代后,在内进行了一系列的维新改革,国力大增。对外则为了解决矛盾和压力,积极鼓吹扩张政策。

然而,在1874年时,日本的首次对外冒进,就撞上了坚墙。其在两江的打击下,不但惨败于台南,还失去了控制已久的琉球。

从此,日本南侵之路被堵死,北方又立着更为强大的沙俄,近边可以扩张的方向,似乎就只剩下西面的朝鲜了。

两年后,以求得了与两江的和解为保障,日本便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朝的一系列特权。

明治政府总算取得了对外侵略的第一个成果,攫取了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他们,也当然的要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努力”下去。

其实日本袭扰朝鲜的历史由来已久,前朝往事无需赘述,史不绝书,自有考证。

单说李氏朝鲜王国,自其立国之初,就不断遭到倭寇的各种入侵,绵延不绝。

甚至到了大明万历年间,战国后期的大佬丰臣秀吉,纠集起全日本的精锐,对朝鲜发动了全面的入侵,还妄想在吞并朝鲜后继续攻略大明。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侵略,衰弱的朝鲜无力抵抗,迅速溃败,“三都失守,八道瓦解”,几近亡国。

后来还是在大明的出兵援助下,历经数年,才终于击退了日本。

而如今,日本再度卷土重来,不断进犯,不仅让朝鲜深感忧虑,也引来了大清的极度关注。

大清到了同治和光绪年间,虽经过洋务运动,表面实力有所增强。但实则外藩沦丧,内忧不止,已是积重难返。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庞大的体量,从外表看上去依旧唬人。而清廷为了能够“长治久安”,也在不断寻求自救的方法。

曾几何时,大清一度拥有众多的藩属。这些外藩环绕四周,成为天朝国土防御的外围藩篱。

可随着国力衰微,身为宗主国的大清无力外顾,这些藩属也相继被列强夺占,真正得以保存的,就只剩下朝鲜了。

而朝鲜,由于所处位置临近京畿腹地,对大清核心区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得到了清廷的重点关注,决心极力扶持和维护。

日本由东方来攻,大清在西边守护,这一攻一守之间,双方矛盾日渐加剧,终究不可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