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开篇激战1860 > 第174章 军备竞赛(本章有设定插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4章 军备竞赛(本章有设定插图)

两江防卫军海军准备从英国订造的装甲巡洋舰,是以皇家海军“奥兰多”级为基础,进行了较大的设计改动而成。

尽管设计工作是由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设计师菲利普?瓦茨来主持的。

但考虑到该公司此前从未建造过此类战舰,两江为了分散风险,最后把合同分进行了分摊。

由该公司和另一家两江曾经合作过的泰晤士公司,共同来完成建造工作。

根据合同约定,防卫军海军共订造两艘同型舰。单舰总费用为38.6万英镑,工期均不超过30个月。

一号舰被命名为“至柔”号,由泰晤士钢铁和造船公司,位于伦敦布莱克沃尔的造船厂承建。于1889年11月开始铺设龙骨,1892年4月建成。

二号舰定名为“若水”号,在1890年4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竣工。由阿姆斯特朗-米歇尔公司,在纽卡斯尔泰恩河畔的埃尔斯威克造船厂建造。

两舰建成后,防卫军海军也分别派出了接舰官兵,于1892年7月和9月驶回国内。入役后,每舰配有官兵488人。

相较于母型“奥兰多”级,“至柔”级在设计上的改变,主要是基于技术的进步,因此在武器、轮机和装甲方面都作了很大幅度的调整。

不过尽管内在变化很大,但在外观和布局上还是能够明显的看出,两型战舰之间的承袭关系。

“至柔”级采用平甲板船型,冲角艏,双桅杆纵列双烟囱的舱面布局,干舷较高。

舰体全长326英尺,宽55.5英尺,吃水21英尺,正常排水量5,440吨,成为两江除了铁甲舰以外最大的战舰。

动力系统上,采用了高配置。选取两台立式四汽缸三胀往复蒸汽机,双轴推进,配套大型双头圆筒式火管锅炉4座。

强压通风时,最大输出功率达14,000马力,设计航速20.1节,满载燃煤时以10节经济航速可续航7,500海里。

火力上,本级舰的主炮选用了两门阿姆斯特朗式40倍径8英寸炮,在艏艉的上甲板沿中线各置一门,有6英寸钢质炮盾防护。

“至柔”级也因为排水量和主炮口径的原因,被列为防卫军的第一型一等巡洋舰。

副炮选取了10门阿姆斯特朗式40倍径6英寸速射炮,每门炮均带有4英寸钢质装甲炮盾,全部安放在两舷的上甲板,其中前后四门为改善射界有耳台设计。

其他武器包括,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的霍奇基斯式40倍径57毫米速射炮10门,20倍径37毫米速射炮10门,两舷还各装有2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

“至柔”级的舰体为钢制,核心区域的防御由水线装甲带、装甲甲板、前后装甲隔舱壁共同构成一个装甲盒子。

其中水线装甲带,长度覆盖了艏艉主炮的底部之间。

因选用了最新式的镍钢装甲,这条装甲带的厚度较“奥兰多”级有所降低,为8英寸厚,估算可以抵挡得住8英寸炮弹的轰击。

尽管降低了装甲的厚度,却节省了重量,转而大幅增加了装甲带的高度,扩大了保护的范围,并且改善了动力设施。

其他部位的装甲为均质钢甲,水线装甲带前后两端的装甲隔舱壁,为10英寸厚。

纵贯全舰的装甲甲板采用“穹甲”样式,其平坦部分最大厚度为1英寸,倾斜部分则为3英寸。

指挥塔的装甲,最厚的部位为8英寸。舰体的水下部分采用双层底和水密隔舱的结构设计。

在远东地区,原本大清和日本的海军,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正有追赶两江,并不断缩小差距的趋势。

而“至柔”级一等巡洋舰的建造,又让防卫军海军迅速拉开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重新确立了领先的优势。

两江表现出的这种势头,是如此的强劲,这让那些潜在对手们感到很有些沮丧——尽管对于两江来说,这种势头才只是刚刚开始。

其实在那个年代,放眼整个平行世界,类似这类的军备竞赛也在很多地区上演着。

譬如在南美洲,阿根廷、巴西和智利之间,就是如此。

这三个因国名的开头字母,常被人称作“ABC三国”的国家之间,由于历史和地缘等原因,曾多次发生过战争。

他们之间每当关系出现紧张时,就会通过扩充军备来互相威胁。

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为了维持平衡,也在进行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最能形成影响力的战舰方面。

三国间的这种关系,已经存在了多年,还要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继续下去。

而这样的海军军备竞赛,在几年后还将以空前的规模出现在欧洲,甚至迅速激化直达巅峰,并且对全世界产生影响,大范围的恶性扩散。

这些事情后面再谈,先把目光回到远东。

细算一下,大清、日本和两江之间的军备竞争,是始于十几年前的台湾之事。

在那场冲突之后,痛定思痛的日本为了提高武备,开始不断改革陆军军制。

更是耗资311万多日元,连续购入了三艘装甲战舰,以图建立海军优势。

为了对付日本的装甲舰只,大清购入大批“蚊子船”,以及据称是可以克制铁甲舰的“快碰船”。

这让日本如芒在背,在也跟进购入了“筑紫”号后,又引进了更先进的“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可是比日本要财大气粗很多的大清和两江,则分别买进了一等铁甲舰,以及多艘先进的巡洋舰。

压力巨大的日本,于是在1886年发行1,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发启了新的海军扩张案。

1887年又追加发行了749万日元造舰公债,建造专门为对付铁甲舰而设计的“三景舰”。

到了1888年,日本陆军也开始进行新的军制改革,将原有的各镇台军改为师团制,由此共组建了七个师团。

分别是作为天皇禁卫军的近卫师团,组建于东京的第1师团,仙台的第2师团,名古屋的第3师团,大阪的第4师团,广岛的第5师团,和熊本的第6师团。

尽管在做出了上述努力后,日本陆海军的实力依旧相对较弱。但如此频繁的动作,还是引起了两江的高度关注。

为了防范未然,防卫军也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