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到王大爷已经没事了,盛勋也不好意思再待下去,用细弱蚊蝇的声音打了声招呼就溜走了。

盛灵澜又帮王大爷切了一次脉之后,嘱咐了王大娘平日里的饮食注意也要离开。

结果那个一直帮忙的黑壮小伙子凑了上来,脸红红地跟在盛灵澜身后。

“你要做什么?”两条街之后,盛灵澜失去了耐心。

“我……”黑壮小伙子表情中透露着希冀,“澜大夫,你那里还招学徒么?”

盛灵澜刚想拒绝,但想起刚才小伙子在王家忙前忙后的样子,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耀。”

“你和王大爷是什么关系?”

“我们都是街坊。”李耀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着回答道,“王大爷王大娘岁数大了,儿女也都在外地。我平日里有时间就会来帮衬一下。”

“你不适合行医。”盛灵澜下了判断。

“为什么?”李耀急了,“我是盛家聘的采药农,我们这一批的药农属我认识的草药最多,我也知道一些常见草药的用途,我知道这远远不够,但我愿意刻苦!”

“不是这个原因,”盛灵澜答道,“是你的性格。”

“性格。”李耀不解,自己从小就是个热心肠,对行医更是感兴趣,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这种性格,不正好适合当医生吗?

盛灵澜看着李耀不解的神情,解释道:“你是不是从小就很乐于助人?”

“是啊。”李耀急忙肯定道。

“你照顾的是不是不止王大爷一家?”

“是啊。”李耀自豪地拍拍胸脯,“这整条街的孤寡老人我都照应着。”

“喜欢帮助人是好事,但显然你有些过度了。”盛灵澜摇摇头,“我没有否定你行为的意思,作为邻里你能常年照顾王大爷王大娘,这是完全是值得称颂的好事。”

“照顾一条巷子,更是模范级别的好人好事,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面对的是两条巷子的人呢?”

李耀陷入沉默,照顾一条巷子的孤寡老人他已经是分身乏术,有的时候还会耽搁自己去做工。

“医者要面对的是千百人,若你对每个人都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很快就会分身乏术,甚至出错。你的情绪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愿意倾尽全力治病救人,另一面就是却是会因情绪左右自己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定。”

还有一点是盛灵澜没有说的,李耀是一个非常需要情绪价值的人,不是每个病人被治好之后都会感激医者,这一点会极大的消耗他,让他痛苦不堪。

李耀仍然还在坚持:“澜大夫,我知道我现在不具备一名合格医者的一切,但我愿意不断靠近,您就给我个机会吧,哪怕从打杂做起也行。”

看他如此诚恳,盛灵澜叹了口气,微微点了下头转身向药房方向走去。

“您同意手下我了?”李耀大喜过望,赶忙跟上去接过了盛灵澜的药箱,“以后这些杂事都交给我,我肯定好好学。”

……

盛勋作为长子,一直坚信自己将光耀盛家的门楣,没想到自己医术大成,盛家就靠着所谓的“大医术”名扬天下。

虽然盛勋不清楚其中缘由,也不知道为什么盛长林这么多年也没将这个所谓的“大医术”传授给自己,但他坚信只要自己医术大成,父亲迟早会将盛家交到他的手中。

如今盛长林让他和盛灵澜的医馆对打,就是一场对他的考研。

盛勋很有自信,盛灵澜的医术还不错,但也只是外面的野路子。

自己可是去疾门的正规弟子,胜过她还是很轻松的。

王大爷的事情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事故,盛勋想。

这几天密集的看诊,让自己太过疲惫,所以才使用了不恰当的药物。

要是拿出真本事,盛灵澜不是自己的对手。

想到这里,盛勋心底稍微安慰了一些,找到盛长林:“父亲,我这几天就不出诊了,我要专心在家研究炼丹术。”

自己从去疾门打回了大量医书,自己需要在这几日好好攻读一番,以十足的把握胜过盛灵澜。

“当然可以。”盛长林当然是大力支持,毕竟盛家的亏损已经快到崩盘的时候,盛长林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盛勋和盛灵澜的较量上。

只要拿到百草堂,盛家的危机也就迎刃而解了。

盛勋就此闭关,但还时不时的派人去大厅盛灵澜的消息。

结果发现盛灵澜每日还是会照常出诊,盛勋不由得心里暗暗得意,认为盛灵澜还是年轻,只不过是小胜了一筹就如此的轻敌大意。

……

“澜大夫,你需要的药材都买回来了!”李耀带着几大车药材,兴冲冲地回来。

“好,先放那里吧。”盛灵澜低头看书,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澜大夫,最近没那么多病人啊,怎么需要这么多药材?”李耀很是好奇。

凉都那些药材仓库几乎已经被盛灵澜清空了,李耀跑了两个城市才带回盛灵澜需要的药物。

“要做实验。”盛灵澜答道。

“实验?”李耀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行医之人不都是按照医书古籍开出相应药方么?听说就连去疾门这种大门派都是一板一眼的按照医书教学。

自己实验,难道不会出错么?

“医学是经验科学。”看李耀仍然不解,盛灵澜放下手中的医书,解释道,“神农尝百草的事情听说过么?”

“听过。”

“若是没有神农,大家是不是就不去了解那些药材的作用了?当然不是,所有药方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试错调整的结果,尽信书不如无书,若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那就与神农的精神背道而驰了。”

“原来如此。”李耀恍然大悟,自己之前认识的医者都是盛灵澜口中所说的照本宣科之辈,只有盛灵澜会根据每个病人的脉象症状调整每个药方的计量与比例,效果也比那些医者好上许多。自己之前一直没有想通其中关键,刚刚盛灵澜一席话顿时使她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