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老子传奇:大道至简 > 第225章 不偏不倚方为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的内心只有处在放空的状态才是最自由,最舒服的状态。心里塞的东西越多,要处理的麻烦事越多,烦恼也就越多。”

““无”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包容性,“无”具有包容万物的作用。”

“正是因为“无”能够包容万物,万物才能在“无”之中生生不息。”

“我们作为人,总是做不到包容万物。若是有人欺负我们,伤害我们,我们首先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报复回去。而这么做的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甚至加剧了彼此的冲突。”

“我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无”的重要性。“无”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若是我们能一直让自己保持在“无”的心境中,我们必然能够感受到道的完美。”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道既是“无”。“无”是道真实的一面,也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

“我们就是因为过于重视“有”才导致自己受苦的。”

““有”并非我们的真实本性,无论我们的这具身体看上去有多真实他都不是实相,无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间看上去有多稳固它也只是意识的倒影。”

“真正给我们带来平安、自由、喜悦的是“无”不是“有”。“有”注定会消逝,它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若是我们执意要去关注它,那我们注定会受苦。”

“也许你们会说,“有”里面有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而“无”里边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实在是无趣极了,关注“无”有什么意思?”

“这就是头脑之贼抛出的诱饵,而我们通通都上了头脑之贼的钩了。”

“正是因为我们过于重视“有”,我们的欲望才会变得越来越强盛。一旦我们的欲望过于强盛,我们就会离道越来越远。”

“音乐、美食、性、财富、权利、地位,这些“有”都是头脑之贼抛出的诱饵,只要我们咬着这些“诱饵”不放,头脑之贼就能一直钓着我们,我们就再也无法回归到道之中了。”

“我说这些并不是让大家什么欲望都不要有,事实上什么欲望都没有我们作为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我们作为人活在世间必须要有欲望才能活着,否则人就无法活下去。但是,我们的欲望必须要控制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中,不可以纵欲过度。”

“我们可以享受美食,可以欣赏音乐,可以享受性,可以积累一定的财富,但必须适可而止,不可纵欲过度。一旦我们纵欲过度就会产生有害的影响,这不但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更会危害到他人。”

“大自然非常讲究平衡,大自然只有处在平衡之中它才能持续存在,若是我们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就很容易遭受灭亡。”

“就如我们的身体必须保持阴阳平衡我们才能维持健康。若是我们吃的太少或者吃的太多,必然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导致自己生病。”

““有”讲究平衡,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这非常重要。而我讲的无欲并不是让大家一点欲望都没有,我讲的无欲是寡欲,也就是满足我们日常的需求就行了,不要纵欲过度。”

“而“无”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必须要一直把“无”装在自己的心里,并且把祂放在第一位。”

“若是我们的心中没有“无”,我们就等于是个无心之人,我们是不可能活得心安的。”

““无”是我们的真心,祂的重要性永远都排在第一位。“无”能给我们带来平安、自由、喜悦,若是我们把“无”遗弃,我们就等于是把平安、自由、喜悦给遗弃。”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总是没有安全感,总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束缚感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真心给丢了。”

“真心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若是我们连真心都给丢了我们又怎么可能活得心安?”

“有无相生,“有”和“无”没有谁对谁错,我们既不能执着于“有”也不能执着于“无”。”

““有”讲究平衡,适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纵欲过度我们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任何让人完全没有欲望或是让人纵欲过度的主张都是邪说,我们必须要小心。”

“而“无”是我们的真实本性,我们必须与“无”认同我们才能感受到平安和自由。若是我们只与身体认同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活得心安。”

“好了,这就是我说的“有”和“无”之利与用。大家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秦月站起来问道:“先生,是不是“无”比“有”更重要?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专注于“无”而完全不需要去理会“有”?”

李耳摇了摇头,回答道:“非也!“有”和“无”一样重要,我们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没有“无”,我们就无法活得心安,没有“有”,“无”的存在将没有任何意义。“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把它们分开,也不能说谁更重要。“有”是“无”的创造,“无”是“有”的基底。“无”正是通过“有”的创造来获得快乐的。若是没有“有”,我们如何能够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间?若是没有“有”,我们如何能够感受到创造的喜悦?我们的生命既需要“有”也需要“无”,哪个都不能丢。修道之人不过是将丢失掉的“无”给找回来罢了,他们从来不排斥“有”。”

秦月又问:“可是“有”不是导致我们受苦的根源吗?我们不应该将“有”给舍弃掉吗?”

李耳摇头否定道:“导致我们受苦的根源不是“有”,而是因为我们忘失了生命的根源“无”。“有”从来没有错,若是我们修道认为要将“有”给抛弃,那绝对是修歪了。因为将“有”给舍弃也是一种执着。不管是执着于“有”还是执着于“无”都不能得解脱,只有不偏不倚,接纳二者,允许二者同时存在我们才算是走对方向,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