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意难平系统 > 第13章 各方动作(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操感觉自己都要死了,头风又严重了许多,迁都,必须迁都,许昌还是离战场很近的,迁去濮阳吧。

就在曹操头疼的时候,他喊来议事的丞相主簿兼西曹属蒋济和丞相军司马司马懿前来,三人开始商议,近期除了关羽来犯,曹操统辖范围内出现了大批叛乱

从公元217年 太原郡乌丸王鲁昔叛 扶风郡发生兵变,东莱郡击东莱贼,公元218年代郡乌丸无臣氏叛,南阳郡宛城,侯音、卫开叛,河南尹陆浑孙狼叛乱,公元219年雍州营帅许攸(不是官渡之战的那个许攸)乱,陇西郡李越反。(现在是公元219年)

“仲达,子通,今日叫你等二人前来,是要商议这次北方乱局,今有关羽攻襄樊,自前年起还有四方叛乱,北有草原部族窥探我中原,我们如何应对且许都离危险较近,我们是否迁都。”

司马懿捋了捋胡子看着曹操施了一礼说:“魏公,四处叛兵不过疥癞之疾,只需各地郡兵即可,无需过多理会,至于关羽,我观之死期已近。”

曹操好奇问道:“仲达为何说死期已近,关羽有何祸事。”

司马懿冷静分析

“魏王,关羽傲上而不辱下,对于将官过于傲气会招致内部将领不快,糜芳等将领皆对其不快,黄忠位列五虎大将,关羽不屑与之为伍,两人不快,诸葛还派出费诗调停关羽黄忠矛盾,对内如此,若是有人将他围住,又有谁愿意增援呢?不捅他两刀算好的了。”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至此,曹操成为继卢芳之后的东汉第二位异姓王。)

司马懿刚停下想喝口茶,曹操这边目光灼灼的看着他,他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口渴难耐,实在难受,厅里陷入了尴尬的安静,曹操看着司马懿,司马懿不敢喝水,只好看了看曹操。

蒋济也察觉道尴尬的死寂,这才接着说:“魏王,仲达分析了内部,我来接着分析外部,孙权早就对荆州垂涎已久,现在关羽在外征战,肯定有所动作,前些日子,吕蒙推说病重,江东防务归于陆逊,这病的时间点太耐人寻味了,且防务不归于鲁肃这等老臣,而归于十几岁的孩子陆逊,可见东吴是有计划的。”

“倘若魏王联合东吴孙权,孙权夺了关羽的后路荆州,我们包围关羽,届时可一战而下,至于迁都,愚以为大可不必。”

曹操顿时感觉一阵轻松:“闻仲达,子通之言,顿感茅塞顿开,既然如此,不知二位认为我当如何计划。”

司马仲达说:“魏王,我以为可派出桓范前往东吴,与孙权联合,再派一员大将前往进攻关羽。“

蒋济补充:“至于叛军,可通知各郡长官管好各郡防止叛军,令公子曹丕镇守家业。”

曹操高兴言道:“仲达子通所言深得我心,就按二位所说去做。”

....

曹操这边开始了安排,再说说东吴孙权。

自从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孙权就很生气,公元219年,七月刘备攻下汉中的同月孙权率兵攻打合肥,八月,关羽水淹七军,孙权率军攻打合肥,合肥久攻不下

最后也只好在暗地里却与吕蒙积极谋划攻打关羽,孙权今日又叫上吕蒙,陆逊,鲁肃,全琮,潘璋,虞翻六人前来讨论偷袭关羽的事情。

“子明,现在我们的计划进行到那一步了。”

吕蒙先一步踏出对着孙权行了一礼说道:“主公,现今关羽已经被我们迷惑,未对我东吴过多防范,虽说有防范,只是子明认为我等可准备行动了。”

“那子明认为我们该如何行动。”

“吕蒙认为,愚带几千士兵藏于舟中假装客商,与仲翔兄一起先行说服傅士人,糜芳二人,此二人对关羽积怨已久,至于宜都守将樊友,武陵的五溪蛮族和武陵的从事樊伷,这些人是汉中王的虔诚手下,只好让潘璋将军前往进攻”

孙权听完点了点头,觉得可行,面对潘璋说:“潘将军以为如何。”

潘璋本就是一员武夫,自认为只要知道打谁就好,对着孙权说:“潘璋愿听从虎威将军(吕蒙)的命令。”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由于吕蒙、蒋钦 节度诸军奋勇抵抗,曹军久攻濡须坞不克。交战至二月底,孙权退走,并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公营里请降。三月,曹操接受了孙权的请降,引军撤退。 曹操退兵后,孙权任命吕蒙为左护军,并从偏将军升任到虎威将军。)

孙权看着潘璋自信满满的样子,高兴的说道:“潘将军愿意就好,那鲁肃,陆逊你二人负责东吴对蜀魏边界的防守,吕蒙潘璋虞翻按照计划进行”

潘璋看孙权已经同意,心中又开始盘算如何在这次行动中多赚点士兵的钱,还有杀哪些敌军和自己人为好。

(潘璋虽然功绩位列江表十二虎臣是合适的,但是人品不好,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特别是征战驻扎时,其他部队没有的物品,都靠军中市场补给充实,晚年更加厉害。使用物品的规格超出了规限。一些富有的将士被他杀死夺走财物。多次不遵循法令,监司检举报告,孙权爱惜他的功绩而不责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