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教司坊头牌 > 第76章 乐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人都是人精,经过张猛一说,立马也都反应过来,看来陛下也有疑心,只是没有表露出来。

接下来这些人开始讨论起怎么布置,怎么防范等等事情,女帝在桌前有些出神。

众人看女帝出神,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女帝偶尔会回应一下,很快将近小半个时辰过去了,众人讨论完全都跪地告退。

突然门口阿罗跑了进来,脸色带有汗水,众大臣一看这好像有紧急的事啊,于是有人开口问着:“罗侍卫,出什么事了。”

阿罗没说话看了一眼女帝,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众人更加好奇了,刘姐大概看出来了什么,连忙上前把阿罗拉到一边听她讲述,女帝大概猜测出什么,但是并没有阻止刘姐,因为刘姐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刘姐全程脸色没有变过的听完了阿罗所说,然后点点头,示意阿罗出去。

等刘姐听完返回原来的位置,女帝这才淡淡的问着:“出了什么事?”

刘姐不悲不喜的说着:“刚才换班的侍卫从家路过教司坊,那里死了一个人,打听过后是自杀,现在由教司坊中一个叫秦丰的人刚刚将尸首带到箫氏姐妹家中,罗侍卫听风就是雨,咋咋呼呼的跑来禀报了。”

在场众人反应各不一样,樊阁老大多数人只是关注:教司坊死人,自杀,箫氏。空欢喜一场,要知道教司坊归礼部,礼部正好是箫氏旧族掌握,要是真有把柄抓住顺势连带着礼部一起清理了就好了,可惜了。

但是女帝和张猛还有兵部于尚书则是关注的:教司坊,秦丰,箫氏姐妹。

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只能是高层斗争的工具和理由,生死根本不重要,一个有权有势的人不会关注这种小人物,即使是死了,只会利用这些事情能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

樊阁老也没继续追问着,没有大的收益不会出手的。于是继续告退走了出去,张猛年老体衰走的慢,于尚书倒是有眼色,在一旁缠着老头慢慢走着。

女帝这边有点好奇,教司坊的秦丰?他不是去寻欢作乐了?他去箫氏姐妹那里干什么?

前面走的快的众人已经退出御书房,此刻张猛转身面相女帝开口:“陛下,还记得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嘛?此诗正是秦丰所做,而那个人正是出教司坊直州分坊。”

刘姐脑子轰的响了一下,这诗她在女帝的经筵上是听过的,当时不少翰林院的大儒点评过,秦丰就是那首诗的作者?教司坊奴役?

女帝也想起来了,今日帝都流传甚广的这首诗就是那个叫秦丰所作,怪不得当初听到他名字的时候感觉耳熟,还以为是哪一个官员的名字自己见过呢。

刘姐悄无声息的看了一眼女帝,女帝知道这是有话没说完,不过按理说依刘姐的性子肯定不会当着张猛他们做这个动作,有些事肯定是私下要和她讲的,但是这明显是可以说出来的。

见到女帝轻微点头,刘姐连忙下跪:“陛下,刚才还有个事情没有禀报,虽然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那个叫秦丰的人从教司坊走的时候留下一首诗。”

女帝和张猛等人感到好奇,等刘姐念完,张猛猛地喊了一声好,女帝脑中浮出一个画面,一人手持长剑,身穿金黄色铠甲,脸上沾满了鲜血,街道上躺着数不尽的尸体,还能看到很多金黄色菊花正在绽放。

这个画面太具冲击,一个人凭借一首诗就能描绘出这等画面,这是何等文采,更别说之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大才啊!

张猛一个劲的点头,对于此诗是的喜爱是肯定的。要说张猛为何会关注这些,这还得从他这一生轨迹来看,张猛顺风顺水的官职加上他务实实干,的确是德高望重,但是他出身不好,之前已经说过了,他爹他娘是女帝拥护者,他凭借家庭影响力是很轻松入朝为官,这个出身不好指的是他不是科举出身,他最高就是一个举人身份,外加家里运作一下,女帝一代的刻意提拔,很快就步入朝堂,这辈子除了史料编纂总官是镀金,其余都是堂堂正正,军政等事物都干过。

按理说人无完人,这属于正常,这老头老了老了想起自己就是文采文学的事没干过,于是也想写个诗,写个文啊,奈何肚子里那点墨水不够,于是就想尽办法收集好的作品,想从人家作品中找找灵感,或者让人家指点指点,所以当秦丰那首诗在帝都流传开之后,这老头几乎每天都要读一边,秦丰这个人他也早打听出来了,知道的甚至还不少,正规的渠道的,小道消息的全都知道,但是这老头人家可不是低眼看秦丰,反而是欣赏,要不是他岁数太大,早就去直州找秦丰了。

兵部尚书于大胡子也是忍不住点头:“陛下有所不知,今天下午我还见到了箫将军,据箫将军说秦丰还是箫大人的救命恩人。”

这话一说,女帝和张猛他们都不可思议的看着他,于是他把从箫卓儿那听到的秦丰救的箫如儿还有带回帝都的事情说了出来,当然缝合伤口还有俩人的恩怨箫卓儿是没说,于尚书也不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