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315章 观星象贯中夜奔,祭禹陵狄泉会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5章 观星象贯中夜奔,祭禹陵狄泉会盟

“反而刘邦从小和平民生活,爱惜民力,对人宽厚,而且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太大本事所以十分尊重人才,对投降士兵愿意留下的收编,不愿意的就让他们回乡下,十分受人爱戴,最终项羽因为残暴不仁而众叛亲离,而刘邦则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和拥护,楚汉相争,这五年的战争中,虽然刘邦多次失败,但是仍然不断收到群众的支持所以能够不断的反扑,然而项羽在被刘邦打败以后,就众叛亲离,该下一战,淮阴侯施四面楚歌之计谋,项羽所有的军队在一夜之间都离他而去,最后被刘邦彻底打败,被迫自杀,刘邦虽不只是靠仁义取胜,却因仁义而得人心,其实刘邦又何尝是一个仁义之人,彭城之战丢弃儿女,无视父亲性命,可是他表现出的仁义,却足矣收买人心。”

许贯忠这一通话,狄泉自然是明白,许贯忠可不是只想给他讲这些古,而是告诉他,仁义的力量。

“这么说,先生叫我站在百姓这边,阻止昏君改道黄河了!”

但许贯忠却并没有回答狄泉的话,而是询问狄泉,“寨主可还记得我们初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

“如何能忘却,当时饥民杀了我的马匹,打了段景住,山上兄弟都要杀他们泄愤,我知晓他们是饿得如此,铤而走险,不忍加害,出手相助,得遇先生。”

许贯忠点了点头,“然也,昔日秦穆公丢御马,岐山下的三百个野人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吃掉,官吏追捕到他们,准备绳之以法。秦穆公说有道德的人是不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的,于是就给他们酒喝,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个人千里随军,听说秦穆公被晋国军队围困,个个拿着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食马饮酒的恩德,俘获了晋侯,我纵观史书,除尧舜禹外,历代帝王雄才大略者代代有之,可心怀仁德者却少之又少,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开国皇帝外,历代皇帝长于深宫,不知人民疾苦,世道艰难,能够站在百姓这边哀民生之多艰者又有多少?”

“而寨主宅心仁厚,虽说乱世将至,乱世需用重典,可百姓无辜,需要的是仁义二字,回想汉末三国,刘备织席贩履之辈,以仁义终成基业,当时我便想,正如春秋时期孔子所言,‘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故而我愿意追随寨主,今日我则同样送寨主一句话,君之才,图霸小矣,当王天下!而要王天下,寨主需要借力百姓啊!”

许贯忠这可都是心里话,狄泉听了不禁流出热泪。

“东南西北,只有你许先生深知我心,宁叫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我意已决,定要阻止道君皇帝此行,只是我该如何阻止,黄河九曲,我们的兵马即便是全力攻打一年,也不可能打下整个黄河沿岸,如此又如何阻止?”

狄泉即便是没有许贯忠这句话,心里面也是想要阻止宋徽宗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不过是许贯忠帮助他稳固了信心而已。

但是,他现在犯愁的的该怎么来阻止宋徽宗。

“寨主,黄河九曲,上游在吐蕃、西夏境内,此地不在大宋境内,道君皇帝自然是鞭长莫及的,至于中游下游,则是经过整个中原,若是任其改道泛滥,你说天下半壁江山,北方百姓有谁能够幸免,他们岂能够允许家园被毁,命在旦夕?”

许贯忠引导着狄泉思考了起来。

“许先生是说,让我引导这些不满的百姓……”

“然也,狄寨主若能传檄天下,将道君皇帝这改道黄河,引黄泡碱,深挖下流的危害叫天下百姓抖知晓,百姓心中自然有一杆秤,知道这些事情将让他们万劫不复,今亡亦死,留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他们定然会揭竿而起,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号令天下,非你狄寨主莫属!”

这就是舆论战!

别说古代没有舆论战,舆论向来是一种很大的力量,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

在中国古代舆论也有很多的形式:比如谣谚、谶言、灾异、民间信仰等等,尤其是在那个科学还没有完全覆盖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相信鬼神之说,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之前的“篝火狐鸣,鱼腹藏书”,还有东汉末年,曾有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特别流行,多少枭雄把中原大地打得血流成河,就是希望自己能应上这个谶语。

而狄泉如果能够传檄天下,塑造一个为了天下百姓死活而讨伐宋朝的形象,那就算是师出有名,为民请命的正当形象了,不但能够收获的是全天下的民心,而且还能够收这些人心为己用。

既能够对狄泉有利,又对天下百姓有利。

而且,许贯忠还告诉狄泉,现在朱缅该派上用场来。

之前大闹东京的时候狄泉把朱缅带回梁山,一直都没有杀他,就是为了把他这颗人头留在有用的时候才用,毕竟江南百姓因为他的花石纲搞得民不聊生,生吃他的心都有,杀了他无疑是给江南百姓出一口恶气,也能收取江南人心。

许贯忠给狄泉的建议是,传檄天下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前来共同商讨会盟如何阻止道君皇帝祸乱天下,改道黄河,同时号召绿林同道共同前往赴会,为天下而一起发兵攻打宋朝,解除隐患。

甚至,许贯忠还告诉他,可以邀请比如田虎或者王庆等这些大势力的首领一起来赴会,他们要是不敢来,天下人就认为他们无心百姓和天下,就失了大义,他们来了不同意,就失了人心。

要是来了而且同意,就更有办法让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而这个地点,许贯忠说就应该在会稽山大禹陵!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

因为上古时期大禹平息洪水,划定九州,不但是治水英雄,也是华夏始祖之一,在此会盟祭祀大禹,不但可以表示狄泉是要仿效大禹,制止水患肆虐,同时也是地处江南,杀朱缅祭祀大禹,以谢天下,江南的百姓又如何能不奔走相告,普天同庆,没准狄泉在江南的影响了也会空前高涨,保不齐方腊的起义班底都得叫狄泉这一次的举动而弄得心归狄泉,所谓半路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