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我靠秦始皇封神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帝相权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能有陛下的遗诏大臣们毫无疑问,毕竟在举国上下心里,李斯高才深学,是陛下当之无愧的臂膀,也是一桩桩经纬新政首当其冲的辅创者。

“始皇帝遗诏,皇子胡亥刚毅明睿,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安抚四海,休养八方,政务由李斯协心辅理,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李斯读到后面,调不成形,哽咽跪下。

他枯干的细手拖着遗诏对着皇帝扣首,“陛下啊,李斯定竭尽忠贞之节,死不旋踵!”

那份遗诏递给涕泪大臣们勘审,字迹无误,皮卷无误,玉玺无误,甚至连起初皮卷上打的结扣。

也是他们亲力亲为的陛下的惯常习惯。

传完最后一名大臣,胡亥还在扑着皇帝的尸体不愿意撒手,赵高在旁边抹着鼻涕眼泪没有去看那份遗诏,李斯眼里隐秘的光闪烁了一下。

发白的老手接回那份遗诏。

这时候冷不丁有人发问:“丞相,陛下传遗诏时,就只有你一人吗?可还有其他人在场?”

按理说这至关重要的遗诏下达时,就清晰的决定了权利的分割,为避免无关倾轧和含糊不清,旨意不明所导致的斗争,不会就只让一人在场领诏。

李斯嘶哑道,“陛下早些发病,暗疾复袭,来势汹汹,早就知晓自己时日无多,是以备下遗诏给斯,以防不测。”

这种关窍,也说得明白。

毕竟皇帝病重,又远离咸阳权力中心,提前预备遗诏暗不下发,不仅遏止住大臣和军士扩散的恐慌,又妥善从处理了身后事。

也是必然的。

何况李斯追随陛下几十年,一片耿耿忠心,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大臣们藏着的疑问也消弭了,眼下就是另一严峻的事情摆在面前,“丞相,眼下该如何?”

“现在我等还未回咸阳,唯恐天下变故,也只能秘不发丧,等回宫后安葬好陛下,再行皇子登基大殿。”

李斯站了起来,一派的镇定和可靠,伸出目光望着那年幼的胡亥,道:“此乃危急存亡之秋,还请诸位勠力同心!”

“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我等全权听从丞相处置。”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老臣们勉强从悲痛中走出来,又有人问道:“那如何秘不发丧?秘在何处?”

“李斯。”

声线磁性带着厚重的威严。

是那高高在上的帝座上挥洒几十年的指令。

这声音把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真以为陛下活了过来,在对着他们说话。

视线齐刷刷过去时,就只见到胡亥冰冷的半张脸。

他臂弯还抱着自己的父皇,说道:“我父皇病重不起,我可以替着父皇起居,他就好生放置在寝车里,我想跟随父皇走过最后一程。”

就连赵高在旁都愣住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立志要成为父皇的少皇子,学陛下的英明,学陛下的神武,学陛下的习惯,就连声音和神态都学了去。

恍惚间,就连他这个常年近身伺候的内侍,都听不出真假。

“丞相,丞相你怎么了。”

李斯不知道为什么,乍然跪了下来,他的四肢僵硬成木头,好似被什么跳出来的洪水猛兽给吓了一跳,旁边的大臣连忙搀扶住他,“丞相,你怎么了?”

“丞相,如今关头,你可千万不能倒啊。”

“丞相刚刚淋了雨,快快!快披上斗篷,太医呢,太医!”

被斗篷笼住,李斯颤抖着摆手,说道:“奉命于危难之间,李斯何敢先垮也!”

“轰隆隆——轰隆隆——”

洪水漫涨,将沙丘宫淹得汪洋如海,侍卫们扛着皇帝的轿辇,沐着瓢泼大雨一深一浅的走着。

原本也应该乘坐着轿辇的几个大臣,老颜苍苍,也依旧一意孤行的走在前面为皇帝。

开道。

他们怕皇帝走了,没一个人送送他,他这一生,寂寞啊。

泪水混着雨水从面颊上滚落,老臣们唯有死死压抑着哭声,望着这天塌地陷的沙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沙丘宫,时年50岁。

同年。

胡亥于咸阳宫登基称帝,为秦二世。

登基的第一天,他丝毫不理睬国祚,只下发了征发七十万的黔首前往骊山建造皇陵,并道:“没有父皇的伟业,就没有当今天下,必定是要大象其生,以送其死,陵墓修建的要大,要穷极典藏,方能彰显父皇功勋,我大秦气魄!”

他又明确道:“这陵墓,上取象于天,下取象于地,中取则于人,必须是天,地,人,三合一。”

“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

“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

这要求堪称苛刻,工程不肖细想就已经庞大望不到尽头了。

先帝尸体运回时堪称狼狈,何况如今的皇帝也是出于一片孝心,面对如此不敢细想的咂舌耗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