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112章 薛怀义入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冯小宝进了宫,当晚他就在宫中给武太后更衣侍寝,举止小心恭敬,唯恐服侍不周会招来杀身大祸,他全心全力地表现,当夜翻云覆雨,表现优良。服侍得武太后十分满意。

冯小宝擦去额头上的汗,恭敬地对武太后说:

“太后,能够伺候您是小人的福分。

我本是市井小儿,不用顾忌啥,可我出入宫禁,恐怕惹人议论,影响太后威仪尊名。”

武太后说:

“掩人耳目不难。你先削发扮作僧人,我安排你去当白马寺住持。

你以后进宫就说是做法事,正大光明出入宫中,没有人说三道四。”

武太后又说:

“你出身寒微,祖辈贫贱。我给你编上个富贵身世吧。

我女婿薛家世代名门,你就从今姓薛,我给想了个名字叫薛怀义。

我吩咐女婿薛绍把你编进他们家族谱,让薛绍兄弟从此喊你干爹。你愿意么?”

冯小宝当然求之不得,连声说:

“谢太后提携!谢太后赐名!”

冯小宝从此变身薛怀义,堂而皇之成为薛家人,当上了薛顗三兄弟的季父。

在注重门风的唐朝,薛家视为奇耻大辱,加上薛怀义品行奇差,小人得势猖狂傲慢,薛家兄弟恨这个被迫编进家族的无赖薛怀义,也恨武太后太无耻。

宫廷内外都知道薛怀义是武太后的男宠,也知道武太后狠毒残忍,没有人敢议论。

正义的人闭口不谈。不知廉耻的奸臣,见了薛怀义极力讨好奉承。

薛怀义一开始还受宠若惊,出入宫小心谨慎,不敢乱说乱动。后来渐渐骄横狂傲,目空一切。

他出入宫廷竟然骑乘御马,由几个宦官在前后左右护卫。

有时候,薛怀义领着几个随从走到街市上,一边呵斥行人躲避,一边挥舞马鞭,威风显赫无比,就象天子驾临街市一般。

平民百姓来不及躲避的,便被手持铁爪形兵器的仆从抓破头皮,流血倒在路边。

薛怀义以佛教高僧自居,他走到街上,一遇见道士,就命侍从按住他们,把他们强行剃成光头。

薛怀义见了朝臣,即令他们给他行跪拜礼。

就连武承嗣、武三思,见了薛怀义也立即跑到马前 ,给他行僮仆礼。就差喊他一声“姑父大人”了。

右台御史冯思勖上奏章弹劾薛怀义说:

“薛怀义横行不法,殴打行人。且魅惑君主,居心叵测,应该废黜。”

武太后看了奏章,只是笑了一下,扔在一边没当回事。

但是冯思勖弹劾他的事被薛怀义知道了,他怀恨在心,想找机会收拾冯思勖。

不久后的一天,薛怀义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人,埋伏在冯思勖上朝的必经之路上。

天刚亮的时候,冯思勖乘坐马车走到这里。

薛怀义喊:

“一起上!给我揍他!”

几个蒙面人冲上去,把马夫吓得喊叫着逃去。

薛怀义黑布蒙脸,一把从马车上扯下冯思勖,啥话也不说,一拳接一拳地捣击。其他人也蜂拥而上,挥拳对朝冯思勖头上、身上一阵乱打。

冯思勖被打晕过去,等他们走后,马夫才敢走回来,把冯思勖拉回家去,找医生治伤。

冯思勖知道是薛怀义干的,但无处申冤,只能吃哑巴亏。

温国公苏良嗣,继刘仁轨后任,武太后特召他为左相,受职入朝。

苏良嗣凑巧碰着薛怀义,勉强给他施了礼。薛怀义竟不还礼,昂着头好像没看见苏良嗣一般。

苏良嗣对左右随从愤怒地说:

“你们告诉我,这厮是哪里来的秃驴,敢这般傲慢?”

薛怀义骄横惯了,也不忍耐,对苏良嗣说:

“你是个什么东西?你在骂谁?你这是活腻了么?”

苏良嗣对左右侍从说:

“按住这头秃驴,掌嘴掌脸!让他长长记性!”

苏良嗣的侍从们接按薛怀义,连续搧他的脸、搧他的嘴几十下。

薛怀义嘴脸被搧得火辣辣地疼,迅速肿将起来。闻声赶来的几个太监,也知道薛怀义蛮横,宰相苏良嗣也不好惹,不敢上前阻止薛怀义挨揍。

脸被打肿的薛怀义气得怒火冲天,急忙跑去找武太后告状。

武太后见他脸被打肿,红肿的脸看上去滑稽可笑,忍不住笑了:

“你薛大师只能走北门,那个南门是宰相专用通道,你怎么能占他的道呢?

怨你不懂规矩,他当然要揍你,让你长些记性。”

武太后几句话,薛怀义好像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淋得气焰全消,只能自认倒霉。

武太后怕他再出去闯祸,对外编造了理由,说是薛怀义有巧妙创意,让他在宫中主持新建宫殿“明堂”的设计、施工监造指挥,不允许他随便外出。

左拾遗王求礼是负责监察皇帝言行疏漏和文武百官怠取职违法的言官,性情刚直。

他知道薛怀义是武太后的男宠。

他见薛怀义一个魁梧健壮的男子,整天在皇中晃来晃去,且同宫女时有说笑,上表给武太后说:

“臣有本启奏太后:

太宗皇帝时,有个叫罗黑的人,弹琵琶技能很高。

太宗皇帝想让他住在皇宫中教宫女学演奏琵琶,只好先把他阳物阉割去,才允许他住在宫中。

如今薛怀义有些本领,常住在宫廷,请求太后批准,安排人阉割了他,让他变成太监,免得他与宫女厮混,闹出事来。”

武太后看完奏章,有些害羞地笑了笑,也不怎么生气,只是把奏章扔在一边,不予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