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20章 攻不下的河东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渊任命刘文静重新回驻永丰仓一带,准备攻打河东城。

屈突通让部下尧君素守河东城,让桑显和率领部分兵力驻扎在潼关以东。

屈突通自己带兵向东攻取洛阳附近瓦岗起义军占领的一些地区。

他没料到他自己前脚刚走,后脚桑显和就率部投降了刘文静的义军。

刘文静命令部将窦琮和已经归顺的桑显和一起追击屈突通。

被追上的屈突通只得列阵迎敌。居突通的家属住在关中,李渊派人把居突通的儿子屈寿送到刘文静军中。

两军对阵,窦琮先派屈突通的儿子屈寿对屈突通阵前喊话:

“爹!别再为昏君皇帝卖命了!

你快投降李家义军吧。”

居突通骂道:

“别叫我爹!

你是哪里来的杂种?

以前你是我的儿子,现在你是我的仇敌!”

屈突通命令部下用箭射儿子屈寿。部下不肯射,居突通喊:

“都愣着干什么?快射!”

窦琮的兵士赶紧手持盾牌一边护住屈寿,一边拥着屈寿从前阵退下。

已经身穿义军将服的桑显和对居突通手下众兵将喊道:

“如今长安城都被李家义军打下来了!

整个关中都在李家军管辖之下。

你们的家乡都在关中。与李家义军为敌,你们今后连自己的家都回不去!

不如赶紧投诚归顺了李家军,这样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回家去见爹娘老婆孩子!”

屈突通的部下将士一听到去故乡见爹娘这一句话,被戳到了心里的痛处,齐声喊:

“我们想回家!”

“我们愿意投降归顺!”

“我们不想打仗了!”

他们纷纷把手里的刀枪剑戟扔在地上,继续喊:

“我们不打了!”

屈突通一看众意难违,他发作也无用,他也没有办法阻止集体投降,知道大势已去。

他翻身下马,朝着东南隋炀帝居住江都的方向,拜了一拜,一边哭一边说:

“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不是我不尽忠报效朝廷啊!

苍天大地!大仙神明!

你们都看见了吧?”

他的手下将领也不跟他理论,好多人从他的身后身侧冲上去,七手八脚把他按住。

有抓着他衣领的,有抓住他胳膊的,有抓住他衣服下摆的,让他根本挣脱不得。

众将推着他往前走,把他推到了刘文静那边的兵阵里。

这样屈突通的部队集体投诚。

刘文静派兵把屈突通押送到长安,听候李渊发落。

李渊好言好语劝慰地:

“我欣赏你气节骨气。算是个顶天立地英雄。

但是皇帝杨广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他自己赚得天下皆反,他大势己去,没必要为他尽忠赴死。”

屈突通说:

“时世不济我,我败在你手中,我既对不住朝廷,也在你面前颜面扫地。”

李渊说:

“英雄察时势而动。

我想授命你为兵部尚书,继续效力国家,共同拯救天下苍生。”

“我已经败了,无话可说。我接受你安排,谢李将军宽仁相待!”

李渊吩咐他去河东城,招降他屈突通的老部下尧君素。

屈突通赶回河东,率领大队义军兵士在来到河东城下喊话。

尧君素率兵士站在河东城上,远远地看见了自己的主帅上司到了河东城下。

尧君素看见自己的老领导屈突通转眼成了李氏义军的将领,已经身穿李家军的将军军服,还领着众多李家军兵将。

自己的老领导都投敌了,尧君素站在城头上放声大哭。

居突通在城下也流眼泪,他对尧君素喊到:

“尧君素!你看看天下形势。

我军已经败了啊!

李家大军所到之处,没有不望风归顺的。

天下形势都这样了,望你早降啊!”

尧君素擦去眼泪,看着往日岁月里曾和自己同命运共患难坚守城池的老领导,既又重逢的喜悦,更有怒其不争地愤怒:

“屈突通!

你身为朝廷重臣,陛下把守卫关中的重任交给了你!

代王把天下托付给了你!

你怎么辜负了朝廷,投降了敌人?

现在你竟然给敌人当说客!

你现在骑的那匹战马还是代王赐给你的!

你有何脸面继续骑着它?

你亏心不亏心?”

尧君素嘶哑力竭的喊声,就象一把利剑,穿透了居突通的心。

居突满脸通红,良久不语。

而后他长叹一声:

“唉!君素啊!

我是无能为力才归顺的李家军!”

尧君素说:

“你无能为力,我没有无能为力!

城里存粮,作战物资够城中军民使用一年的!

我要坚守到底!你别再说了!”

尧君素的斥责,让居突通羞愧得无地自容。

他只能停止游说,退下阵来。

随后刘文静率军猛攻河东城。尧君素拼死抵抗。河东城没有攻下来。

李渊得知尧君素的妻子住在长安城,特地写了书信,让尧君素妻子带上信去劝降。

谁知尧君素一看妻子是来劝降的,根本置之不理。

他还全然不顾夫妻情分,命兵士向城下射箭,不让他妻子靠近城下。

李渊想,既然强攻不下。就先搁置它。

派兵只是围困住河东城,不再兴兵强攻了。看谁能耗得过谁,城中粮草总有吃光用完的时候。

李渊调任韦义节围困河东城。

令刘文静不再理睬尧君素,腾出兵力来,挥师向东,攻占弘农各郡。

他又派李孝恭安抚山南山东。派詹俊前往四川。

各地陆续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