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雄英夹了一块肉放在张月碗中,笑道:“尝尝!”

张月点点头,咬下一小块放在嘴里咀嚼起来。

“好吃,真的很好吃!”

张月欣喜不已,立马问道:“吴公子,你能不能把做法教给我,以后我也做给父亲尝尝!”

“成!”朱雄英一口答应下来。

张度却担心的斥责道:“小月,不得无礼!”

张月低着头,掩嘴一笑,又给朱雄英夹了一块。

这一刻,朱雄英发现,张月的手背上有很多细微的伤口,手指的关节之间也有一些冻伤的口子,这是经常干活造成的。

一双手虽然白皙,但那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保护,而是经常泡在水里泡的发白。

谁能想到,堂堂中都正六品县令家的独女,每天干着粗活,而且家里一个仆人都没有。

朱雄英感慨不已,洪武年间官员的俸禄确实低,低到只够解决温饱,就连吃顿肉都成了一种奢侈。

这个事,朱雄英也给老爷子提过,但老爷子却不以为然,当时就骂骂咧咧的说道:“他娘的,能吃饱就不错了,多少百姓还饿着呢,要想当咱洪武朝的官,就必须顿顿窝头!”

朱雄英知道,老爷子从骨子里恨当官的是一方面,就算老爷子想涨俸禄也涨不了,因为穷,国库没钱,不是借口,国库确实没钱了,不然也看不上花船那些小钱。

“张县令是举荐入仕,还是恩科出身?”朱雄英问道。

张度当着女儿的面不好说出朱雄英的身份,只得回答道:“下官是洪武十七年的三甲进士!”

“呀……厉害啊!”

朱雄英赞扬道:“怪不得能当这中都的县令,别的县令都是正七品,你这中都的县令可是正六品!”

洪武十七年的科举是洪武年间含金量最高的一次科举,出现了黄子澄,练子宁等学子,还有那个走了狗屎运的丁显。

张度能在洪武十七年的科举考进殿试,由此可见,凭借的是真才实学。

张月吃的很快,吃完便告辞回到厨房打扫收拾去了。

张月走后,院子里只剩下二人,说起话来方便多了,朱雄英问道:“张县令,凤阳百姓过的如何,可有饭吃,灾荒之年时还会不会饿死人?”

说完,又郑重的补充一句:“给本王说说当地的情况,本王想听些真话,你别搞报喜不报忧那一套!”

“回殿下!”

张度缓缓说道:“大明开国之初,本县颇为穷苦,多数百姓外出逃难,幸皇恩浩荡,自建中都以来……”

“直接说事!”

朱雄英不耐烦的说道:“别说这些没用的屁话!”

无论是朝廷京官还是地方官,总喜欢在说话之前吹捧一下当今圣上,就是不知道他砍你们头的时候,你们是不是还觉得他人不错。

张度再度说道:“相比其他府县,凤阳县的百姓过的还算不错,遇到饥荒之年,臣要说饿不死一个人,那一定是哄骗殿下,但比伪元至正年间要强上百倍……”

“百姓可有地种?”朱雄英又问道。

“百姓皆有地种,只是……”张度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只是种的都是下等劣田!”

果然,朱雄英听到此话整个人的神情迅速冷了下来,夹在筷子上的肉也放了回去,把筷子放在碗上,冷声道:“怎么回事,详细说说!”

张度沉声道:“殿下,自凤阳立为中都后,许多上等田都被圣上赏赐给了凤阳籍的开国功臣及后人,还有致仕的官员,凤阳在伪元时期久经战乱,田亩荒废多年,自大明开国后逐渐恢复元气,农田复耕大半,但动辄上千亩的赏赐,好的农田早已所剩无几!”

这话倒是没多大问题,朱元璋当年起兵淮西,麾下的将领和士兵多数都是家乡人,凤阳籍的更是占了大半,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冯胜,汤和,张龙,胡大海,曹良臣,耿再成,郑遇春等等,数不胜数。

虽然有些人后来病逝或战死,甚至都没熬到大明开国,但朱元璋却一点没亏待,将他们的功劳全部赏赐给他们的后人,一来二去的赏赐,这凤阳自然没地了。

“中等田呢?”

朱雄英问道:“难道也被这些功臣霸占了?”

张度摇摇头,继续说道:“回殿下,中等农田大部分都在乡绅豪强手上!”

每等朱雄英继续问,张度再度说道:“不瞒殿下,其实凤阳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上等田和中等田都在功臣和乡绅手中,百姓无田可种,只能填河伐山,自己开垦农田,但新开的农田收成并不好,遇到大灾之年,就连这下等田都要贱卖出去,来换取一些粮食才能勉强熬过灾年,一来二去,百姓手中就连下等田都很少!”

“哎……”

张度感慨道:“殿下,臣说句心里话,朝廷虽然永久免除了凤阳百姓的赋税和劳役,看似百姓种田再也不用交税,但百姓手中压根就没有地啊!”

“照这么说的话,凤阳大部分百姓其实都是佃户?”朱雄英冷声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