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426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6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2)

上回讲到明朝与日本因发展“火器”侧重点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从“万历三大征”的朝鲜战场可看出。

自从日本狂人“丰臣秀吉”率领30万大军入侵朝鲜后一路势如破竹,但最后仍被中国明朝的援军打败,然后还没来得及撤兵就气血攻心而死。德川家康趁机取代了丰臣秀吉,控制日本后实行“闭关锁国”之策。

因为“德川幕府”担心明朝因日本入侵朝鲜而发兵攻打日本的本土,于是下令各地“大名”并严禁日本“浪人”以“倭寇”的角色去骚扰明朝沿海地区。不过,日本虽然闭关锁国,但仍旧与“红毛鬼”(荷兰人)贸易。

通过与荷兰人的交往,日本人了解到了不少西方世界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甚至美其名曰“兰学”,就好比千年之前对中国唐朝的崇拜一般,开始研究起西方的科学与哲学,但发现并非很适用。

因为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只要意识到了自己国家的落后,并打开国门向先进的国家学习,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永远落后下去。而真正导致落后的是这个国家明明很落后,却依旧狂妄自大,如朝鲜和清朝。

但很可惜的是,后世的中国清朝统治者也像现在的“德川幕府”一样,觉得西方传教士动机不良,担心其煽动教徒来推翻自己。所不同的是,后世清朝的乾隆皇帝认为,外国有的东西,中国都有;外国没有的东西,中国也有。所以,中国没必要跟外国人做生意,因为赚了仨瓜俩枣也不顶事,反而给基督教渗透。

当时,“闭关锁国”的国家不止中国,还包括日本和朝鲜。但是,日本并没有完全闭关锁国,因为其除了与“红毛鬼”贸易之外,还允许改朝换代后的中国(清朝)商人和朝鲜商人登陆,但不得宣传外来宗教。

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和日本同样只对外开放一个“通商口岸”,但日本的“长崎”却比清朝的“广州”要繁荣得多。在长崎,日本人主要与三个国家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朝鲜人,一个是荷兰人。在当时,中国商人有能力者可去日本、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波斯(伊朗)等邻国进行贸易。

由于中国人和朝鲜人都是亚洲人,所以荷兰人就变成了日本人所能见到的唯一的西方人。在此之前,日本人称呼荷兰人为“红毛”,类似中国明朝人称呼荷兰人和英国人为“红毛鬼”、“红毛夷”(“番鬼佬”是广州话)。而日本人称呼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为“南蛮”,是因为这些“番邦蛮夷”的海船多从南方远洋航行而来。

即使是“闭关锁国”时期,通过与荷兰人的贸易和交流,日本人也了解到了一些西方文化,故把西方文化称为“兰学”。到了“江户时代”后期,“兰学”逐渐取代了“汉学”的地位,成为了日本人最喜欢的外国思想。

也可以这么说,正是荷兰商人的存在,以及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得日本人比中国人更早完成了近代化思想启蒙,并为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打下了基础。很多近代史学者都感到疑惑,日本的封建制度并不比中国的制度先进,为何在学习西方时,中国人只学工业技术,而日本人却愿意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呢?

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时期,“兰学”的影响力超过了“儒学”。而这里的“兰学”特指西方的“天文地理”和“自然科学”,而非像“宋明理学”一般的“宗教哲学”,因日本人多地少且资源匮乏,更追求适用性。

当时,中国也开放了“广州”口岸,但中国商人只能与外国人进行商品上的贸易,而外国人不能卖书籍给中国商人,否则,违者被驱逐出境!欧洲人认为,“思想是比利剑更锋利的武器。”这句话在几百年前是这样,到了现在依然如此。所以,讲究物尽其用的日本人很容易被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哲学所征服了。

在异时空,明朝灭亡后,刚立足未稳的清朝的前期直到中期,为何没有像之前的明朝一样长期遭受“倭寇”(日本海盗)的骚扰?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发动“侵朝战争”的日本在明朝万历年间被中朝联军击溃后,各方面损失太大,需要休养生息。同时,日本国内各地军阀为了争夺“幕府”的控制权而彼此混战。

同时,西方文明的介入,也导致了日本担心有外来势力干涉自己“自相残杀”,于是进入“闭关锁国”时代。不过,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从来没有放下,只要一有机会,日本就会像恶狼一样扑上来咬住猎物喉咙,使其窒息而亡。这就好比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中日“甲午战争”,使得清朝承受了比明朝更惨痛的教训!

西元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台湾、澎湖列岛、琉球群岛等大片领土和临海,而且连属国朝鲜也完全被日本控制,同时还赔偿了日本白银2亿两,并签订了后果极其严重的《马关条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