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奇幻 > 人类的枷锁 > (八)战乱四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平三年(186)二月,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士兵赵慈,不满官长的欺压,带着一邦士兵起兵反汉,他们一连攻破六座县城,并击杀了当时的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太守秦颉。

因为秦颉是击杀张曼成、赵弘的元凶,妥妥的一个屠杀黄巾军将士的刽子手,所以,赵慈起兵后,得到了我在武器、粮草等各种资源的大力支持。

说实在的,荆州特别是南阳郡的经济太发达了,若是赵慈能长期据守荆州,也是东汉朝廷的心腹大患。

由于起义军各级将领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基层上来的士兵根本不懂兵略,特别是赵慈本人,就是一个士兵,这样就很难管理好起义军,更不能领导好这支队伍了!

于是,我安排王燕带着特种部队的核心成员到赵慈的军中开办军事课程,帮助赵慈培训军官。

一开始,赵慈刚刚起兵,实力还很弱小,见穆公子又是支援粮草,又是赠送兵器,倒也十分愿意接受穆公子的领导,赵慈军中的一些将领,也是王燕从黄巾军余部的特种部队挑选的。

这些将领不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还略懂兵法,为赵慈军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实力的增加,和地盘的进一步扩大,赵慈就有了自立的想法,开始排挤、打压黄巾军的旧部,逼走了一些黄巾军的将领。

在战略上,赵慈也没听从我“趁关中大战,赶紧攻下南阳郡和南郡,重点建设北部山区基地,以待时变。”的建议,他觉得经济是基础,百姓是根本,保境安民最为重要,重点防御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才是最佳方案,依然把重兵布防在沿江平原地区的几座城池之中。

而且,赵慈攻下江夏郡江北的六座县城之后,觉得背靠大别山,南有长江天险,就能高枕无忧了,既没有乘胜向北占领南阳,也没有迅速向西占领南郡,更没有加固北部山区的军事基地,而是偏安一隅,安与享乐了。

赵慈常常宴请一些当地的文人墨客,整天与他们搅合在一起,听他们歌功颂德,吹捧自己,时间一久,便忘乎所以,飘飘然起来了。

等到了六月份,凉州大战进入了收尾阶段,汉军收复了凉州大部分州县,朝廷腾出了手来,抽调大军,委派荆州刺史王敏统帅,讨伐赵慈。

赵慈只好仓皇迎战,最后兵败被杀。

十月份,武陵蛮族反叛,攻略州县,好在汉军有所准备,仅仅依靠当地的郡县的兵马就平定了这次叛乱。

十二月份,鲜卑拓跋山两兄弟千里跋涉,来到楼兰城(虽然当时西域和鲜卑接壤,但是,从蒙古草原到楼兰城还是有几天路程的),我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我们在大帐落座,拓跋山寒暄几句之后,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穆公子您兵强马壮,控弦之士不下二十万,大汉连年征战,防御空虚,您若从西北起兵,我带着十万精骑,从幽并两州南下,大汉必将不能两顾,我们必将大胜!”

这些鲜卑人真是太天真了,我和凉州的韩遂、北宫伯玉等人在三辅地区和大汉拼杀了将近一年,你们都没有抓住机会逐鹿中原,现在西北都和解了,天下太平了,你又来拱火!

唉,拓跋山两兄弟太没脑子了!大好时机都把握不住,竟然还幻想着逐鹿中原!

于是,我便笑呵呵的劝道,

“目前大汉四方初定,各地都恢复了秩序,而战时扩充的兵马都还没遣散,你若此时起兵,必将遭到汉朝有力的反击,起兵之事,还请两位哥哥慎行!”

拓跋山笑道,

“不满穆兄弟了,我不也是刚刚统一了北方各部吗,现在兄弟我控弦之士不下二十万,若我们能东西夹击,必然大事可成!”

我笑了笑,回应道,

“我的大军在关中拼杀了一年多,先后带回了二十多万人口,人口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多,现在还在为安顿这些难民发愁呢!将士们刚刚马放南山,暂时聚不齐太多人马,若是你们真要出兵,兵器、粮草我管够就是了!”

拓跋山两兄弟虽然没有借到兵马,但是,也获得了我在兵器、粮草方面的大力支持,从我这里购买了五万把强弩,一百万支箭镞以及五万把钢刀,五万双马镫,高高兴兴的返回了北部草原。

拓跋山觉得大汉连年战乱不止,朝廷的大军都调到内地平叛去了,北部边境必定空虚,一回到蒙古草原,便率领十几万骑兵大举南下,计划大肆劫掠幽、并二州。

到了边境才发现那一带的汉军准备非常充分,结果,只是劫了些许财物人口,便匆匆北还了。

中平四年(187)二月,我先前安排在荥阳的秘密部队行事不密,被等地的县尉抓住了把柄,由于荥阳地处京畿,各级官员都非常重视,当地郡县迅速调集了大队人马,前来抓捕黄巾军余党。

事不得已,荥阳的秘密部队只好聚义起事,奋起还击,部队迅速扩充到了一万多人马,由于我此时不但经营着粮草,还经营着兵器铠甲生意,所以,起义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闻讯而来的一万多汉军被打的大败,义军兄弟趁机占领了中牟县,并击杀了中牟令。

由于事发三河京畿之地,朝廷反应十分迅速,三月份,河南尹何苗统帅五万大军讨荥阳义军,大战三日,牺牲了几千官军之后,才剿灭了这股义军;朝廷拜何苗为车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