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恩里克的见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四十七章 恩里克的见闻

比大明更早雇佣葡萄牙人的国家是暹罗,早在1511年,葡萄牙人就进入了暹罗国王的军队为其作战,并且教会了暹罗人制造和使用火器。1538年暹罗巴拉猜王在位时,其‘私’人卫队竟然就是由120名葡萄牙人所组成,这支外国雇佣军后来还在1545年时参与了暹罗与缅甸东吁王国的战争。不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当时缅甸国的军中,同样也有来自葡萄牙的雇佣兵存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葡萄牙雇佣兵的职业‘性’。

在澳‘门’落脚的葡萄牙人为了得到中央王朝的认可,对于援明一向都是非常的热衷,明末徐光启、孙元化等人都曾使用过葡萄牙雇佣兵。因此对于雇佣兵这件事,恩里克并没有任何否认的必要——在葡萄牙人看来,雇佣兵和其他的货物买卖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只是一‘门’生意而已。

“我们希望能以合理的价格,雇佣一批葡萄牙军事顾问,作为教官帮我们训练士兵。”

陶东来的话让恩里克大脑短暂地宕机了几秒钟——海汉人要找葡萄牙雇佣兵,这是什么情况?、

“请允许我确认一下,你是说你们需要一批葡萄牙雇佣兵?”恩里克瞪大了眼睛反问道。

“没错。对了,我们只要炮兵。”陶东来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至于费用好说,我可以保证他们的待遇不会低于为大明服役的那些人。”

随着各处港口的炮台工事逐渐完工,海军战船一艘艘地接连下水,炮兵的缺口已经成为了制约海汉军事力量发展的最大瓶颈。穿越集团中本身就没有正规的炮兵,教官们也都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因此炮兵的训练一直都是弱项。三月份陶东来从广州回来之后,便已经提出了向葡萄牙人雇佣军事教官的打算,只是当时因为周年庆的原因,别的事务太多,又加上澳‘门’方面的态度不明,这事便耽搁下来。这次澳‘门’派了使者来访,执委会认为可以就此再试探一下澳‘门’方面的态度。

恩里克喃喃应道:“这个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可是理事会那边……”

“如果你们的理事会里边都是聪明人,那他们就应该能够想到,我们对濠镜澳,对葡萄牙人都并没有任何的恶意。我们总不可能雇佣了你们的士兵,再下令让他们去攻打你们的居住地吧?”陶东来看恩里克已经有点拎不清了,只能是主动帮他点明了这个举措的积极意义。

恩里克果然一下子回过神来:“啊!陶总你说得对!我想这大概是在当前这种局面下表达善意,化解争端的最佳举措了!”

澳‘门’方面不放心海汉人在珠江口建立起具有军事作用的据点,而海汉人也不愿意因为澳‘门’方面的质疑就主动放弃这个据点,双方如果继续互相猜忌下去,无疑将会影响到尚在商谈之中的贸易关系建立。在澳‘门’这边缺乏行之有效解决办法的时候,陶东来所提出的这个雇佣兵方案反倒是成为了事情的转机。

澳‘门’是绝对不可能放海汉民团进去驻扎的,但海汉民团却可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雇佣一批葡萄牙的军事顾问。而当海汉的军队体系中有了葡萄牙军人的存在之后,海汉如果再试图对澳‘门’的葡人有什么不利举动,显然难度会增加不少。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并不复杂,恩里克相信理事会的人也一定能够理解,并且很难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但即便能够让海汉人与澳‘门’的理事会消除在珠江口据点问题上的分歧,恩里克的调解任务也并没有就此结束——或者准确一点说,他此行的调解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而已。

至于另一半,那就是来自南越方面的意见了。虽然澳‘门’这边的理事会认为需要与海汉人保持和平的态势,但南越那边的葡萄牙人可并不这么想。他们所能接受的底线,就是海汉人承诺不再直接介入到安南的内战当中,至于什么武器禁售之类的条规倒是没有提出,毕竟他们也很清楚武器贸易根本不可能禁绝。

“我们是否直接介入,这区别很大吗?”陶东来听完恩里克的转述之后,含笑回应道:“不管我们是否直接介入,从长远来看,南方阮氏的失败都是必然结果,我能给予的建议就是,让你们的人尽快退出安南战场,该做生意就老老实实做生意,如果一定要强行介入,当心以后在安南连生意都没得做!”

恩里克对陶东来这时软时硬的态度很不适应,皱眉问道:“贵方在安南北部有很多利益,不能坐视北方在内战中失利,这个我可以理解。但贵方在安南南部并没有实际利益,为何要坚持对南方的阮氏采取敌对态度?”

“现在的确没有,但以后会有。”陶东来言简意赅地答道:“阮氏的存在,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在南方的利益。对我们来说,一个统一的安南会更为有利一些。我们并不是跟阮氏有什么仇恨,我们的态度和做法只是单纯地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