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狠宋 > 第385章 鞑军打不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要有可能,汪世显他不乐意得罪宋人。

但既然得罪了,汪世显就要下狠手,他要破城,尽屠其众,灭其心气!

在汪世显的督战下,蒙古汉军向着顺庆府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顺应府防御的宋军压力大增,同时,也给予蒙古汉军重大打击!

那时期的攻城没什么技术含量,在最具技术含量的抛石车无法轰下城墙后,攻击方就得“蚁附”攻城,而守城方则使用一切手段把这些“蚂蚁”给弄下城去。

弓弩箭矢、石弹在空中乱飞,木头摩擦的“叽咕声”、“砰砰”的撞击声,和人们的叫喊夹杂在一起,城上城下都是人头拥拥,一片喧哗。

尸体堆积在城墙下,蒙古汉军只要有鞑靼人的督阵,往往表现神勇,攻城陷城不在话下。

然而他们在顺庆府城下遇挫,守军似有无穷的韧性,把蒙古汉军尽皆打下城墙。

一名攻上城墙后掉落到城下,死里逃生的蒙古汉军犹有余悸说起宋军的厉害:他们有个将领挥动一杆亮银枪,枪法通神,冲上城墙的蒙古汉军被他有如毒蛇般的枪刺给尽数挑死!

不仅如此,其余宋军的战斗水平也相当高,他们挥动刀枪,把鞑军杀倒在地。

宋军顽强敢战,汪世显曾经看到两个敌对的汉人抱在一起,飞跌下城墙。

汪世显脸色严峻,这应该是宋军的主力啊!

不过他有选择,对于蒙古汉军、炮灰能破城最好,不能破城也无所谓,他把重点放在宋军援兵上,寻机野战歼敌,即围点打援。

他的用兵思路:要想找个机会摆开了对干,干掉援兵,毕竟已军骑兵较多,长于野战。围城时只要敌援被消灭,辄破城更易。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只要消灭了援军,则城池往往投降了。

但是对拼的时候总有一些外界条件影响胜负,地形、士气、体力、人数之类,于是所谓战术便是尽量把外部条件引向有利于己的一方,最后还是对拼实力。

看过守城宋军的战斗力,汪世显很重视即将到来的宋军,于是当宋军主力进至顺庆府外围时,汪世显留下汉人部队三千,继续对顺庆府施加压力,把营地放在了南城,阻住城内宋军前往接应援军的道路。

汪世显率本部五千人,各杂牌军三千人,南人三千人共一万一千人马,就在城南部旷野一字摆开,以逸待劳。

远远地看到了宋军大部队过来,看到后甭说汪世显的心提起来,鞑军众人也看了了不同寻常。

宋军装备齐全,体格健壮,队伍整齐,显示出精气神很好。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他们士气高涨,大声叫喊着,向着鞑军逼近。

好吧,怎么都得打,打打看,说不定宋军是银样腊枪头呢!

马蹄轰鸣,无数的战马在调动,鞑军马多,远远看去让孟之祥觉得好像到了非洲平原,无数的野兽正在迁徙一般。

鞑军并没有急于上前冲阵,而是骑兵来回奔驰,乱箭射出,一阵阵箭矢如雨般落在了宋军的头上。

“稳住!稳住!”宋军步兵阵中,王坚手执盾牌走动,让军人们稳住不动,同时放箭回敬。

两军对射的结果,是鞑军骑兵不敌!

他们惨叫着掉落马下,也有一些战马被射翻在地,人与马倒在地上挣扎,鲜血泉涌,地上一滩滩的血。

对比之下,宋军阵营着箭,但屹立不动。

死伤者立即被救护兵和民夫带走,伤者医冶,死者堆放一边。

在这样的大场合中,一个二个的射雕手与弓箭达人根本无济于是,比的是团体的力量。

很好,对于这样面对面的“排队枪毙”,宋军的训练没有白费,经受了考虑。

宋军是步弓,步弓可以站住发力,更加强劲,且有弩、小型机动床弩的协助,而鞑军骑兵的速度不足以让他们高速摆脱步弓的射杀。

宋军有战例可学,也学到了,那就是汉武帝时的李陵,率步卒五千力战匈奴单于的八万余骑,只要弓箭充足,匈奴人根本无足为虑。

弓箭好是其次,重点在于敢战,只要敢战,鞑军何足为虑!

如此就是现在的情景,宋军稳步上前,鞑军弓箭无法阻止。

看到宋军向着城池逼近,汪世显不再迟疑,立即下令骑兵转入进攻。

他手下共有四将,乃蒙古人满德麦、格日里泰,金人陈得乐,汉人魏和忠,其中满德麦稳健,格日里泰骁勇,他自请战打前锋,汪世显依其所请。

两军大战,格日里泰从中路率骑兵二千猛击进宋军左军阵中(这是中军),杀进敌营、只见平原上两军部队如汪洋大海,鞑军过万,而宋军五个军达一万二千五百人,双方真是有的打。

格日里泰骑兵中有重甲部队五百,猛冲进宋军左军,恍如坦克冲阵,左军以人挡之,孤单力薄,力不可敌,因此马上变阵,前面力拒之,左右两侧包抄,双方混战,只要鞑军骑兵失了速度,就是个一个个醒目的靶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