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九百五十章 西域设置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百五十章 西域设置问题

朱棣的主张是,以委鲁母为都司治所,以哈密、孛罗城、亦力把里城为三个军事重镇,在整个西域范围内,共设卫十个,所二十六个。

杨士奇看着皱眉的朱允炆,帮着朱棣说话:“一个山东设置八卫五所,而西域又大山东十倍多,设卫十个,所二十六个,算不得多。”

郁新摇头:“西域地广,但西域同样人稀。何况朝廷养一个山东兵需要多少耗费,养一个西域兵又要多少耗费?这笔账必须算清楚了。燕王所提方略,可是涉及到八万五千多人。杨阁,你认为朝廷目前还有力量供养八万军队持续驻留西域吗?”

杨士奇没有中郁新的圈套,而是跳了出去:“朝廷是没有力量供养八万西域军队,可正如霍邻他们所言,西域有西域的山,有西域的水,有土地,足够进行军屯,只需要朝廷多给他们一点帮助,说不得过几年就成了粮仓,无需朝廷运输粮食。”

郁新盯着杨士奇,悠悠问了句:“不需要朝廷运输粮食,这是朝廷希望看到的事吗?”

杨士奇瞳孔一凝,脸色微变。

到此时,杨士奇才明白过来,西域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粮仓,或许真的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但问题是,朱允炆怎么看,他能容忍这种事发生吗?

要知道,西域不同于任何边关之地,比如辽东粮食自给自足,军士吃饱喝足了,也闹腾不到哪里去,即便是折腾,后面也有无数卫所收拾他们,可如果西域粮食自给自足了,那朝廷用什么去控制西域,拿什么去约束西域?

万一有人控制了西域的军队,直接拉起人造了反,形成了势力割据,大明又该怎么办?

打?

运输粮食太难了,打一次就得喘个几年。

不打?

那可是大明的西域!

强撑着打个三次,哪怕是每次都打赢了,国库的家底是不是也彻底掏空了……

距离太过遥远,远离朝廷核心,如果什么都不需要朝廷了,那他们会不会想:都不需要你了,我还要你干嘛……

粮食,应该作为一项战略物资,作为一个控制西域安危的工具。

而一旦决定这样做,就意味着朝廷必须每年都耗费大量的人力去走上几千里的路,期间还要穿过数百里的沙漠运输粮食。

为了政治目的,为了绝对安全,不让西域拥有足够自给自足的粮食,农业,是符合大明王朝根本利益的,至于运输途中死去的百姓死活,似乎是可以不计较的。

杨士奇看向朱允炆,只见朱允炆正盯着西域的沙盘,命人将朱棣提出的卫所布置呈现出来,仔细思考着,对解缙、杨士奇等人说:“粮食的问题西域必须自己解决,朕不可能一直征调民力,如此运输下去,百姓疲惫不堪,民怨四起,到时又要出多少白莲教徒?”

“皇上!”

郁新连忙喊道。

朱允炆摆了摆手:“放心吧,西域卫所军士将和旧港军士一样,都采取轮戍的方式,不带家眷。考虑到西域路途遥远,轮戍困难,五年一换。”

“如此的话,倒也无忧。”

郁新释然。

军士可都不是光棍,大部分都有老婆孩子,卫所制不就是一家人跟着。如果采取轮戍方式保护西域,很难出现武将野心滋生,引起军队反攻中原的问题。

他们的家人在内地,就相当于人质。有多少人会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野心,将自己的妻儿送死?调查下造反与参加造反的,大部分都会先安顿好家人。

朱允炆敲了敲桌子边缘,有些凝重地说:“虽说轮戍可以解决潜在的隐患,但留多少兵力在西域依旧是个难题。眼下朝廷已没有多少力量再次支援西域,若真留八万多军士,恐怕很难支撑两年。”

军屯需要时间,庄稼需要时间,西域恢复人气也需要时间,两年,朝廷未必能支持两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