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三百零六章 为了测试,你们竟然打劫了外星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零六章 为了测试,你们竟然打劫了外星人!

“即便是圆球状,你们想象一下,是不是依旧可以当成是UFO?”

其他人顿时想象着,一个圆球状的飞行器从地面拔地而起,能灵活的飞行直达太空,感觉比UFO还像UFO。

王浩点头继续道,“所以我们不管怎么去做研究,只要依托的是新型科技,制造出来的飞行装置,就一定会是普通人眼里的UFO。”

“最后,有一点,大家要注意,讨论UFO是否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只有站在科技顶点,研制出远远超出现有航空技术的飞行器,才有资格去探讨外星人是否存在……”

……

王浩在UFO的问题上说了很多。

他可不希望因为研究出的飞行器外形类似于,UFO而引起什么恐慌问题,即便只是影响到研究,也根本是没有必要的。

这一番讲话还是有意义的。

虽然很多人眼里,他们依旧是在研制类似于UFO的飞行器,但剩下的只是对工作的热情。

每一个人都是干劲十足,满是斗志的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完成研究,并制造出类似于UFO的飞行器,到时候,看着飞行器升空,也肯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飞行器的整体设计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各个部分和合作工厂进行对接,以便能够制造出相应的装置,每一个部分制造出来都会直接运送到研究基地。

整个过程用时接近两个月,最有难度的还是一些关键位置的轴承以及冷却箱的制造。

冷却箱内是个复杂形状的高压装置,内部会直接冲入高压液氮,只是对接口的制造都需要超过一个月时间。

因为飞行器是全新的,设计好多部分甚至要人工来完成,自然用时是非常多的。

好在飞行器设计组也包括王浩的研究组,有着科技处、航空集团的全力支持,一切的需求都会优先供给,也大大减少了制造时间。

研究组并不是一心等待,他们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软技术相关的攻关。

软技术,也是飞行器研究的核心。

包括超导电池组的失超保护、功率调节、自动控制检测体系,也包括反重力飞行组的推进装置自动控制、起降控制、平衡性系统,当然也包括故障检测,临时应激体系……

等等。

其中每一个部分的研究都非常复杂,不只是电子软件的工作,也要装配一些检测装置,并联通整个飞行器。

这种复杂的体系放在其他团队,用时几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但放在反重力飞行器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浩亲自带队做研究,他还找航空工业集团的自动化研究中心以及科学院的电工所和软件所,直接开口要了十几个电子、软件以及信息学专家过来。

针对每一个技术难关,王浩都亲自上任去做论证,并和其他人一起设计整个框架。

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被分配下去,每一天都完成过万条代码,还要做大量的BUG修正工作。

整个研究团队中,每一个参与软技术工作的人员,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他们还是第一次发现,软技术攻关速度会这么快。

他们仿佛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每一个部分都知道该怎么解决,然后就依照指示去打出代码,完善相应的功能就可以了。

整个软技术公关用时达到了两个月,才终于进行了整体的运行,并开始漫长的‘改BUG’之路。

电子软件系统总是充满了BUG,系统最开始运行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在王浩的带领下,一些大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至于软件系统的小问题,就让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们慢慢的修正了。

王浩也不是万能的。

他能把握主方向没有问题,至于一些小的错误就不能保证了,他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现阶段也不需要特别完善,只要整个主方向没有问题,保证不出现大的问题就可以了。

整个系统能够运行以后,就可以直接装载到飞行器上,作为控制检测系统来使用。

“现在的电子系统,最低也能保证飞行器起飞测试正常运转,后续还要经过调试才能确定。”

“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准备第一次起飞测试。”

“或者叫做悬浮测试……”

……

两个多月时间里,反重力飞行器组因为制造可飞行的样机,耗费了大量的经费,总计已经超过了四个亿。

这种大规模的经费消耗,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航空集团和科技处都注意到了。

之前滕建军就想来西海看一看,注意到大规模的经费消耗,再加上研究组上报的‘飞行器第二次悬浮测试’,他马上决定过来看看。

于此同时,徐保功也有同样的打算。

两个月时间过去了,超导储电项目已经确定下来,他必须要去西海看一下,也顺带和王浩讨论大型超导储电装置的建造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