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崛起烽燧 > 第70章 倒春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时长安也传来了消息,太子赵载承与二皇子两人回京述职问责。

安定郡公项城留守定北城,改安北城为无定城,定北城改安北城。

裁撤定北都督府,刚刚裁撤两年多的安北都护府又立起了战旗。天策军改为安北边军。

大乾不是没有想过打过狼烟山,但是一场倒春寒让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大乾已经无力去四处开战了。

隆盛年间,十二载时间,年年大战,大乾百姓需要一个喘息的时间,各折冲府的府兵,年年补新,各地缟素的情形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子再过下去,大乾只会从内部崩溃。

隆盛十二年北方的一场倒春寒,让大乾冷静了下来。

国内歌舞升平,却挡不住失去亲人的哭泣声,大乾打累了。

之前的一道告百国书,让大乾四周平静了下来,难得的平静没有人希望打破。

虽然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程度,但是现在大乾的注意力都从四边战事,转为了国内休养生息。

尚书省连出三道奏疏,守边疏,劝农疏,贤文疏。

皇帝赵钰民全数批准,六部,五监,九寺,纷纷响应。

此时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次文官势力形成了共识。

用户部一个小吏的话讲:“勋贵与将门只说打仗打仗,但是兵从哪来?粮从哪来?”

兵!粮!

大乾有,却不能耗费在无用的地方,黔中还没有收复,文官更喜欢可以教化的地方,而不是像勋贵将门那样将所有敌人都赶走,抢夺土地。

没有人,再多的地也只能荒废。

回去的时候,太子赵载承还是骑着马,但是原先不留胡须的太子在两个月时间也蓄起了胡须。

长安城内的勋贵们估计已经和三省丞相做了妥协。

赵钰民也应当作出了反击,之前太子的权势太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帝权。

其中的各种因素太多,苏策想不透,但是从苏庄那些食邑就能看出来,这些年大乾征战四方,一次大战便是十几万的伤亡,仅仅隆盛年共十二载的时间,大乾陨兵已经超过七十万。

一个少年从十五岁进入折冲府,两年时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分府兵,到了边军中,可能只是一个意外,还未开启的人生便结束了。

一个府兵战死后,大乾会安排好身后事,苏策知道隆盛十年那年,大乾一年的税收有两成给了府兵,两成中只有一成了兵部,剩下的一成给了户部,因为户部要用这些钱养活死去府兵的家人。

路上,苏策在太子身旁骑行,去的时候十六万天策军,意气风发,回来的时候,只有三千旅贲军跟随,意志消沉。

这些日子,行军速度每日五十里,比起来时每天一百五十里到二百里的亡命奔袭,现在的速度算是慢的了。

越是往南,眼中的绿色越多,太子还是依旧沉默。

笔挺的腰身告诉身边人,他赵载承没有被一点“小事”绊倒,但是苏策却明白这位太子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坚强。

渡过无定河后,苏策就不让旅贲军夜里在房外守着太子了,因为太子说给他夜里喜静,旅贲军在外面守着太闹。

旅贲军也是府兵出身,不过多了半年时间学着如何守卫,全套甲胄走路都和猫一样,哪里会闹。

太子的理由很蹩脚,但是苏策却没有挑破。

“臣就留在外面,太子有事可摇铃。”苏策很快就给了一个办法。

旅贲军夜里只守在驿站小院外面,一根绳子,一个铜铃,太子若是要用人,拉绳就可以。

到了第三天,太子的眼睛肿了,苏策找了一个斗笠让太子戴着。

二皇子要跟项城交接手头的兵,民,仓,回长安比太子晚了两点,但是在第六天追了上来。

二皇子变着法子逗太子开心,但是太子总是着拉下面甲沉默以对。

直到看到渭河的那天晚上,太子把二皇子叫进了屋子。

苏策和姜澜守在外面,至于项瑁被他父亲项城留在了安北都护府。

深夜二皇子就离开了,也没有和太子一同回长安城。

生于皇家,天生王公,但何时何地都不是为自己而活,近乡情怯,苏策远远的看着苏庄,但是只是从官道路过,太子让苏策回去看看,苏策没有应,职责在身,太子这次回来,面对的压力比往昔更大。

苏策眼中的,大乾的文臣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维护太子威严,却不愿意让太子拥有过大的权力,听政议政也更喜欢太子只做到听政即可,但是有名无实的议政,谁要是提出来去掉,文官的反攻却极为刚烈。

勋贵,将门,文臣都想让让太子成长起来,却不希望太子掌握太多实权,与皇帝赵钰民一样矛盾。

不过这些现在不是苏策去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