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13章 突然乱入的定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大龄也只是简单一下定陵的发掘背景,他不是考古人员,所以也不深入讲述考古方面的事情。

他重点还是讲述定陵的文物。

“除了棺椁腐烂没有办法整体移出来之外,其他出土器物都完好的保存了。”

说到这里,许大龄充满遗憾之感。

为何遗憾,自然是早些年定陵遭受到的破坏。

“我在定陵工作的时候,这是我这辈子见到最多的明代文物,这些珍惜的物品,让我大开眼界。也对对我的史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说着,竟然就跟苏亦他们分享一些定陵出土的文物。

定陵出土的问题,确实很多。国宝级的出土物也有好几件。

比如众多的凤冠善冠,还有龙袍凤袍,以及不少的瓷器玉器都珍贵无比。

对于考古人来说,定陵的文物绝对是视觉盛宴。对于许大龄这样的明史专家来说尤为如此。

而许大龄在定陵博物馆的工作,其实并不久,许大龄九月份就被调离定陵博物馆,前往市园林局编写园林介绍材料。原本以为是冷遇,却没有想最后却被调入梁晓。

这些辛秘,如果不是当事者,是很难清楚其中的过程。

如果老人不跟苏亦他们分享,谁又能知道这些尘封在历史角落的往事呢?

这也是老人最为后悔的经历,最终老人也没有提及此事。

许婉韵跟苏亦也很识趣的没有去提及此事,作为病友的张绣予很好的扮演一个倾听的角色,并没有过多的插话。

她已经明显感觉到眼前这位老先生聊起过往的时候,心中的哀伤。

不管如何,许婉韵的到来还是让许大龄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甚至,许婉韵跟苏亦离开的时候,老先生还颇为不舍。好在还有张绣予陪伴,老先生在病房里面也不算孤单了。

离开病房,在过道中。

许婉韵叹气,“因为梁晓的关系,许伯伯常常陷入自责之中,加上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整个人的近况并不好。好在邓主任上台以后,坚持让他开课,这对许伯伯还是极大的鼓励,所以他很看重这点,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情耽搁学生的课程进度。”

苏亦说,“历史的阴霾终究要过去的。”

许婉韵点头,“这点,许伯伯就没有周一良先生看得开,这不,周先生现在每天都坚持去图书馆借书呢。”

苏亦望过去,有些疑惑。

许婉韵解释,“我这几天在图书馆,基本上都会遇见周先生。”

苏亦点头,“周先生身子骨还算硬朗,心态也好些,他对未来还是保持乐观的状态,前两天我去燕东园拜访周先生的时候,他跟透露,要恢复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工作了,打算整理之前的文稿。还担心时间未来时间不够。”

周一良在学术的研究,早年跟随陈寅恪先生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五十年代以后研究亚非史,八十年代以后回归魏晋南北朝史,一个轮回,也算圆满。

说他的身体硬朗,也只是相对的,九十年代,老先生也需要坐轮椅,站不起来了。但相比较许大龄,他的情况却好更多。

因为梁晓的关系,他受到的冲击比许大龄大更多,但周先生还是挺过来了。

说着,许婉韵开始把话题放在张绣予的身上,“说吧,这个中文系的姑娘跟你啥关系?”

苏亦老实交代,“没啥关系,就是来报道的时候,在同一趟列车偶遇了,刚好中文系的钱立群师兄也在,就认识了。这次,她在建校劳动课的时候,被砖头砸伤脑袋,就跟随钱立群师兄过来医院看望,没想到那么巧,还在这里遇到许大龄先生,甚至还能遇见婉韵姐你。”

许婉韵说,“真的就这么简单?”

苏亦点头,“真的就这么简单。”

许婉韵嫣然一笑,“好,我相信你!”

说完,这姑娘还真的就不追问了。

倒是让苏亦准备好的说辞,毫无用武之地。

离开医院之后,许婉韵返回图书馆,苏亦想了想也随同而去。

他打算趁着这个机会恶补一下明清史相关知识,其实,也不能说恶补,他看过二十四史,《明史》自然也不落下,就算是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他也没有落下。大体的史料实事他并不陌生,然而,对于许大龄的着作所读甚少。

然而,这位先生的着作,其实并不多。

重量级的着作目前只有《明清史论集》

这文集所收论文由许先生自选。比如上编就收录了他的成名作《清代捐纳制度》,这论文是他早期的长篇学术论文,1950年由哈佛燕京学社作为《燕京学报》专号出版,以后又在海外一再重印,在清代制度、社会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这文集直到千禧年才出版。

所以,现在翻看对方的作品也只能集中在《清代捐纳制度》等论文。

除此之外,在五十年代初也写了《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初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的萌芽》等文章,从这文章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满满的时代烙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